《從逆襲到稱王 – 周鴻禕的互聯網方法論》讀書心得 – 網路創業必看的一本書!

最後更新:2017-12-24

這本《從逆襲到稱王 – 周鴻禕的互聯網方法論
是一篇商管書的讀書心得,
作者曾任Yahoo中國區總裁,

現在中國 360安全衛士(防毒軟體) 董事長

看到企業 執行長 或 董事長 跳出來寫書,
應該要很小心…

有時間寫書,代表他很閒,
一般來說,這對企業不是好事,買他的股票就要小心!

尤其是那種,
講自己創業很辛苦、宣揚企業價值觀和產品服務的書,
一定要小心這家公司…

….這是題外的玩笑話。

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裡面不唱任何高調,
所有內容都是很務實的概念
你知道,就是大陸人那種務實,
讀起來很有收穫。

以下是市場先生的心得筆記,推薦給大家:

 

開始看之前要知道一件事:就是「用戶」不等於「客戶」

 

「用戶」是指使用者,他得到好處,但不見得付費。

「客戶」是指付錢的人,但他不見得是用戶。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Google

每個人都是Google的「用戶」,
用Google搜尋引擎,Google沒跟你收過半毛錢。
但Google賺的是關鍵字廣告,
有了上億的用戶以後,
全世界的企業都需要Google幫忙做行銷。
換句話說,
就是 羊毛出在豬身上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一句話:

「不管怎樣,先掌握 1億個 用戶,後面怎樣再說。」

用戶數量是網路產業最大的價值,
企業所有的目標和策略,
都是為了創造這麼多的用戶。

例如:
1億不是小數目,
你不可能跟大公司瓜分現有市場來取得這些用戶,
所以必須是藍海。
提供的服務,也必須是夠強的需求 (網路安全、交友、聊天)。
用戶體驗也必須做到極致,
才有可能避免後來居上的競爭者。

以下是我覺得內容還不錯的重點句子,和大家分享:

1. 什麼當紅你就做什麼,什麼時髦你追什麼,如果你是這樣的價值觀,再有錢也做不成。要敢於挑戰大公司。

2. 暢銷的關鍵是體驗,誰管你技術領先? 使用者為什麼非要用這款產品不可? 這款產品能為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這款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到底有那些不同?

3. 如果執著在創新技術,就只是在畫地自限,「微創新」就足以稱霸了。

4.我們的使命是幫使用者解決問題,而使用者不需要了解我們用了什麼技術。一旦著手改善用戶體驗,就等於是創新。

5. 網路的獲利方式,一種是廣告,一種是加值,都建立在廣大的使用者基礎上。因此關鍵是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6. 商業模式包含了 產品模式、使用者模式、推廣模式、收入模式 你的產品解決了哪一類使用者什麼問題? 能不能把貴的變便宜、複雜變簡單? 如果沒找到最強烈的使用族群,代表你沒認真想這問題。

7. 想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真正的推廣,就是把錢撤掉,如果使用量往下掉,說明產品肯定存在問題。

8. 把用戶的價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如果為了公司一時的利益,對用戶過度開發,用戶忍無可忍,就會拋棄你。

9. 用戶的定義,就是你能長期提供他服務,讓他感覺你的存在的人。在網路上,只有當你累積了夠多的「用戶」,一部分的用戶才會變成「客戶」,沒有用戶,就沒有客戶。

10. 你的點子在怎麼特別,都不如先做個雛形,送到市場上試水溫。別一開始策畫一個龐大的體系,先從一個點開始切入,不要怕重作或改進。

11. 做產品要做減法,一定要找對一個點,在這個點上做到極致。

12. 成熟企業認為不值得去做的是,就是小型創業公司應該去做的事。

13.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齊白石 ,抄襲表面上看起來最省事,但簡單抄襲一定死,真正學到精隨才能生存。

14. 蘋果公司既沒有佔到技術高點,也沒有建立一套通訊標準,而是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某種程度上,外殼比核心還重要。

15. 顛覆性的力量,從來不是來自主流熱門市場,而是邊緣地帶。

16. 用一句話說明你是誰,辦的到嗎? 例如王老吉的定位就是不上火,避開了和可樂、紅牛的競爭。要讓顧客在這麼多類似的東西裡面找到你,就要下出定位。先在人們腦中佔據一個位置,而不是先去擴大市佔率。

17. 免費之後怎麼辦? 一定要延長自己的價值鏈。比如說,如果賣手機不賺錢,那一定要在手機裡留下可以賺錢的東西。

18. 眼裡只有競爭者,你就完了。

19. 很多企業是被平台策略害死的,因為平台策略在報告時很好聽,但消費者卻不一定買帳。用戶就像土壤,當有足夠的用戶,插根扁擔都能開花,但沒有土壤,種樹苗怎麼澆水都不行。有了用戶,想建立什麼商業模式都行。因此要關心的是,在沒用戶時,用什麼微創新的點去切入。

20. 所謂的文化,是我們遇到一件事時,腦子裡第一個本能反應。

21. 失敗是必然,成功是偶然,今天看到成功的企業,背後一定躺著一百間跟他一樣、更努力、更優秀的公司,但運氣不好失敗了。( 連自己的成功都可以承認是運氣,這很不簡單! )

22. 在公司內部,我反對做評論家,創業者絕對不要在第一時間,就對產品做評論。凡有缺陷的部分,都代表可能存在的市場機會。

23. 用戶的需求也是有分強弱,強需求特別容易成功,弱需求很難獨立成功,要靠其他的強大用戶端拉起來。弱需求並不是不好,只是對管道的需求比較強。只是改善介面,如果沒有對強需求改善,最後仍會失敗。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