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 市場先生帶你買進第一支股票
最後更新:2024-02-22
「我想開始買股票了」如果你已經有這樣的想法,那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將會告訴你股票的基本知識與觀念,從股票是什麼、有什麼風險、到如何買賣等等,你想問的,或許在這裡都找得到答案。
本篇股票入門教學最主要是提供想投資股票的新手一個基礎知識的架構及統整,當然,這內容沒辦法包含到市場先生整個網站所有文章,未來也還會不斷的優化,如果你有一些建議和回饋,也歡迎在本文底下留言給我。看完有收獲也可以多幫我分享文章。
溫馨小提醒:此篇文章內容比較多,總閱讀時間大約為1個小時,可以按 Ctrl+D 可以將本頁加入我的最愛,或者存到頁籤,如果一次沒看完也可以回頭持續學習投資理財。
以下內容將分成7個部分: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 1~3會告訴你股票的基礎知識
- 4~5會告訴你實際上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6~7會告訴你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8~9會告訴你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10~11會告訴你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12則是會為此篇懶人包下一個結語
- 13~15為一些資料的提供,包含股票相關的名詞解釋、新手迷思及延伸文章。
此篇文章較長,因此也會在每個部分的結尾以表格的方式標示閱讀進度,方便讀者知道目前閱讀到哪裡。懶人包裡的部分圖片附有QRcode,也可以掃描閱讀相關文章。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股票是什麼?
股票,就是一間公司為了籌措資金,把公司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權讓出來的憑證。
那為什麼公司要發行股票呢?簡單來講,就是缺錢。
常見的狀況是公司想擴大規模,所以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達成這件事,但跟銀行借錢要付利息,所以很多公司也會選擇用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措資金。
也就是說,你如果買了A公司的股票,A公司有了你的資金,就可以去做一些原本沒錢做的計畫(例如擴大規模),而你則有了A公司的所有權憑證(股票),變成了A公司的股東,股東會有參與公司決策的投票權(但一般人股權通常很小,不會對公司造成太大影響)。
為什麼要買股票?
買一間公司的股票,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有什麼作用呢?
一方面,公司如果賺錢了,根據你擁有的股份比例,這些獲利有一部分屬於你,有些也會在未來用分紅的方式進入你的帳戶。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穩定獲利或者獲利持續成長、大家都想變成這間公司的股東,你手上的股票就會變得更值錢,人人搶著要買,你就有機會以比原本買的時候還高的價格賣出,賺取其中的價差。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賣,等待企業成長為你帶來更多回報。
相反的,如果公司沒有賺錢,代表你當初投入的資本無法收回,你也承擔可能會賠錢的風險。
股票是怎麼賺錢的?
對投資人來說,股票獲利最主要是來股價上漲,而股價上漲則來自公司價值成長,以及人們對公司未來的看法。
舉例來說:
股價從買進時的10元上升到12元,那麼這時每一股你就賺進了2元,持有1000股就賺了2000元。當然,如果你沒賣掉,股價會隨時間繼續變化。
要注意的是,配息並不是投資賺錢的來源。
假設股票如果配1元股利,代表每1股你可以分到1元的現金,1000股就得到1000元,這筆錢會進入你的帳戶,你可以選擇繼續投資或者挪作他用,但配息時公司股價也會減少1元,也就是你持有的1000股,總價值會減少1000元。
總之,股票配息到的現金股利並不是當下真正的獲利,後面談到除權息會再解釋這個問題。
以下將解釋股價變動以及現金股利是如何運作的。
股價是什麼?為什麼會上漲、下跌?
股價是人們對公司未來價值的看法,這裡面包含兩件事情,一是公司價值,二是人們的看法。
股價通常會反應公司的價值,所謂的價值包含了許多因素,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公司未來的獲利。
例如:一個每年賺10元的公司和另一個每年賺5元的公司相比,你會願意對賺10元的公司股票付出更高一點的價格。
但未來的獲利是不確定的,因此人們也會根據公司的穩定性、成長性等等因素給出評價與猜測。
由於沒人能預知未來,因此股價會取決於人們綜合的看法。
人們的看法大多時候是理性的,會給一家公司一個合理的評價範圍,但也有少數時候人們的情緒會不理性,導致價格過高或過低,或者有時候則是遇到人們預期之外的意外,這些原因讓股價產生了劇烈的上漲或下跌。
市場先生小結:
對投資人來說,股票會產生的收入包含股價上升的價差,以及配發股利。但配發股利只是一種分配的行政作業,並不會讓投資人總資產增加,投資人真正該關注的是企業的獲利,以及手上股票整體市值成長。
更多細節可閱讀:股票配息與銀行利息有什麼不同?
創造合理報酬 vs 超額報酬
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大多時候賺錢靠的都是付出時間、金錢、勞力、專業知識,而股票是一般人能用資本創造報酬最重要的一種工具之一。
我們可以運用被動投資的方式為我們帶來合理的市場報酬,另外也有些投資人會用主動投資的方式,嘗試為自己帶來超額報酬。
這兩種投資方式我們之後都會提到,請繼續看下去。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股票怎麼買,去哪裡買?
選擇一間券商開戶
就像要去銀行存錢,必須到銀行開戶一樣,要買股票,首要步驟就是去券商開戶。
台股的話,開戶的方法有兩種:
- 帶著雙證件、印章、一點現金(建議帶台幣$1,000元),到家裡附近的券商開戶,現場的營業員會帶著你完成開戶。現金是因為證券戶需要綁定一個扣款銀行戶,券商通常都有指定配合的銀行戶頭,開戶時須預存1,000元進去。
- 直接在線上開戶,例如玉山證券富果帳戶 就可以直接在網路上完成開戶。
詳細的台股券商開戶整理,可參考:股票開戶要帶什麼?新手證券開戶年齡/條件與券商推薦整理
如果父母想幫未成年的孩子購買股票,可參考:未成年開戶與稅務注意事項介紹
美股的話,有兩種開戶的方法:
- 開海外券商的戶頭:一般會使用美國的網路券商,費用較低,可參考:美股開戶常用美股券商推薦比較
- 使用國內券商的複委託功能:適合不放心把錢放海外的投資人,可參考:複委託是什麼?手續費多少?
股票損益與費用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股票獲利怎麼計算,投資股票會有哪些成本?
股票的獲利有兩種,一是賺價差,二是領股利(現金股利或是股票股利),而投資股票的成本主要有三個:
以下介紹主要以台灣的狀況為主,如果想了解美國股票,可閱讀:美股投資入門教學懶人包
1. 手續費
台灣股票手續費的公定價格為0.1425%,買進股票要收一次,賣出股票時也要收一次,
券商會給予網路下單者折扣,一般散戶通常是5~6折(每月成交金額500萬以下),你的交易量如果很大,券商就有可能願意給越低的手續費折扣。
例如:A公司的股票每股30元,你買零股100股,手續費5折的話,你的手續費就會是:
30元×100股×0.001425手續費率×0.5折扣=2.1375,手續費約等於2元。(多家券商已推出零股交易一次手續費最低1元,詳情以各券商為主)
所以如果成功買到A公司的股票,你需要付的錢為:股價總額+手續費=3,000+2=3,002元。
市場先生補充:台股通常以「張」為單位,1張=1,000股,1~999股為零股交易,美股就會以「股」為單位。
台股目前大部分券商盤中零股的手續費最低為1元(無條件捨去至整數位),美股大部分的券商則是不需要手續費的,詳細算法請以各大券商公告為主。
想了解更多關於手續費的資訊,請參考:股票手續費與交易稅怎麼算?
2. 交易稅
要賣出台股時,除了手續費之外,還需要付0.30%的交易稅(僅在賣出時才會需要付)。
例如:你想賣掉100股A公司的股票,這時股價已經漲到每股50元,如果成功賣出,你需要付的錢為 (假設手續費折扣50%):
賣出手續費 = (50 × 100 × 0.001425 × 0.5) = 3元
交易稅 = (50 × 100 × 0.003) = 15元
賣出手續費+交易稅 = 3+15=18元
所以如果賣掉100股A公司的股票,你最終會拿到的錢為:5,000 – 18=4,982元。
3. 股利所得稅
買公司股票後,如果手上的股票有參與除權息並收到現金股利,隔年就會被課稅。
以台股來說,台灣現行法規有兩種計算方式:
• 股利所得合併計稅
• 單一稅率分開計稅(也稱分離課稅)
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股利有沒有單獨課稅
兩個計算方式會取較低者,一般大多數人只要個人綜合所得稅率沒有超過30%,大多都會是用方法一計算。
想知道台股這兩種股利所得稅計算方式,請參考此篇文章:股利所得稅怎麼計算?
另外,股利所得也要考慮二代健保的問題,請參考此篇文章:股利要繳多少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美股現金股利的課稅方式則有些不同,請參考此篇文章:美股配息的現金股利稅金及30%預扣稅是什麼?
市場先生小結:了解投資股票費用後,你不應該頻繁買賣交易
從交易成本和交易稅可以知道,越頻繁買賣進出,所需付出的成本越高。
在台灣,一次股票買賣交易所需付出的成本大約是0.5%,每次零點幾個百分點看起來不多,但實際上如果你一年內頻繁的買賣進出,假設總資金周轉十次(買進、賣出各十次),那就是5%的費用。
如果你一年只賺10%,那光是費用就吃掉了你一半的利潤。
但反之,如果你十年才買賣一次,那等同平均每年只對你造成0.05%的費用,影響極小。
對新手投資人來說,避免頻繁交易,可以讓自己站在相對比較有優勢的起跑線上。
股票看盤軟體及操作介面
了解股票的基本知識後,接下來,我們要來介紹如何看指數及股市的漲跌變化?要怎麼買進及賣出股票?
要買賣股票,早年都需要看電視或是打電話給營業員進行交易,現在有了看盤軟體,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電腦、手機等裝置上看到股市的資訊,也可以自己進行交易。
現在的券商都有提供自家的看盤軟體,只要到券商開戶,券商就會免費提供自家的看盤軟體,通常有電腦軟體、網頁版、手機APP可使用,每家的介面會有點不一樣,但不會差太多。
以下將介紹:
基礎看盤軟體介面介紹
1. 基本介面:一次看很多檔股票資訊
券商的看盤軟體都會有以下介面,會將股票依狀態分類,例如籌碼多、短多、漲停股等等,這個介面能一次顯示多檔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漲跌幅度等即時資訊。
成交量:以張(一張=1000股)為單位,可由成交量的大小判斷股票流動性,成交量越大,通常代表市場越熱絡。
(看盤軟體介面中可能會有一些股票相關的名詞,本篇之後也會介紹,請繼續往下看)
市場先生補充:
台股與美股的漲跌的顏色剛好是相反的,要特別注意:
台股的紅色=漲,綠色=跌
美股的紅色=跌,綠色=漲
2. 股價分時走勢
如果你搜尋某一檔股票,例如搜尋台積電,就會出現以下畫面(各券商可能會有點不同)。
首先會看到的是股價分時走勢,這會紀錄股價跳動的狀況,上面也會顯示這支股票的昨日收盤價、今日開盤價、漲停價、跌停價等資訊:
3. 五檔報價及內外盤
五檔報價是離此時此刻成交價最近的五個價格,以及這五個價格的掛單數量及價錢,簡單來說,就是正在排隊買及賣的價格與張數/股數,都是還沒成交的單,只是先「掛著」而已。
五檔報價裡,又有分內盤及外盤:
- 內盤 = 委買區塊 = 正在排隊想買的人–>想用越便宜的價格買到越好,所以出價會比較低。
- 外盤 = 委賣區塊 = 正在排隊想賣的人–>想用越貴的價格賣掉越好,所以出價會比較高。
4. 內外盤比:今天成交在內盤及外盤的比率。
內外盤比就是在五檔報價上面,一條綠色及紅色的比例,代表內盤與外盤當下的成交狀況。
- 成交在外盤>成交在內盤:比較多人用外盤(較貴)的價格成交,代表多數人都搶著買這支股票。
- 成交在內盤>成交在外盤:比較多人用內盤(較便宜)的價格成交,代表多數人都搶著賣掉這支股票。
5. 即時成交價:每秒真正成交的價格。
即時成交價,就是會顯示當下的買價、賣價、及每一個成交的價格。
- 如果一直以賣價(外盤價)的價格成交,代表大家想買這支股票,在「量」的地方就會顯示紅色,股價會漲。
- 如果一直以買價(內盤價)的價格成交,代表大家想賣這支股票,在「量」的地方就會顯示綠色,股價會跌。
更詳細的五檔、內外盤的介紹,可閱讀:看懂5檔、內外盤、限價單、市價單的意思
6. 漲停、跌停
台股有當天每支股票上漲只能漲10%,下跌也只能跌10%的限制,這是台灣政府規定的,有讓市場冷靜一下的作用,如果你投資的是美股的指數,則有熔斷機制,美股的個股就沒有限制了。
漲停會以紅底,股價反白顯示,跌停會以綠底,股價反白顯示:
基礎買賣股票教學
- 市價單:不管現在價格多少都買,現在馬上就成交。
- 限價單:指定一個成交價格,符合價格才會成交。
- 買/賣漲:以漲停的價格買進或賣出
- 買/賣跌:以跌停的價格買進或賣出
- 買/賣平盤:以昨日收盤價買進或賣出
股票線圖分析常見術語
1. K線(Candlestick Charts)
K線是由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所組成的,一根根像蠟燭的東西,由於每天的股票都有無數的成交價格,資訊十分複雜,K線可以將這些成交資訊簡化成這4個數字,並以圖的形式呈現,目的是要讓人們能更快了解某段時間股價的變化。
股價上漲,K線就會是紅色,股價下跌,K線就會是綠色的,K線越長,代表當日的漲/跌幅越劇烈。
很多K線所組成的圖,就是K線圖,如下:
更詳細的介紹及案例,可閱讀:K線是什麼?K線圖怎麼看?K線的16種型態介紹
2.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線,簡稱MA線)
過去一段時間裡的平均成交價格。以常見的日線來說,常見的有以交易日分成的5日均線(週線)、10日均線(雙週線)、20日均線(月線)、60日均線(季線)。
以60日均線(季線)為例,就表示過去這60個交易日裡,每天這個股票的收盤價全部加起來,再除以60天得到的價錢。
如果均線的價格越來越高,代表雖然這支股票價錢比較貴,人們都還是願意買入,但縱使均線一直呈現向上趨勢,也不代表未來也一直都是如此。
雖然均線不能準確預測漲跌,但可以排除市場上的雜訊,作為輔助分析股價的參考。
均線的單位不只有「日」,還有週、月,甚至細到分鐘都有,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MA線移動平均線是什麼?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股票的類型有哪些?
了解如何買賣股票之後,我們將更進一步了解關於股票的知識:股票類型,及與股票相關的商品有哪些。
全球有無數的企業,以及許多大大小小的股票,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產品服務與經營模式。
以下將介紹股票的三個分類方法,透過這些類別,讓你認識整體市場的概況,也幫助你在選擇股票時,先了解自己想要怎樣特性的股票。
以下介紹:
分類方法一:以市值區分
股票可以依照市值分成大型股、中型股與小型股。
- 大型股的特色:股權較分散、流動性較高、股價基本上只會被外 資、法人影響,波動可能較小。
- 小型股的特色:股權較集中、流動性較低、股價容易被主力(大戶)影響,波動可能較大。
台股、美股以市值區分的股票數量 | ||||
股市 | 大型股 | 中型股 | 小型股 | 微型股 |
國際標準 | 市值100億美元以上 (3,000億台幣) |
市值20億~100億美元 (600~3000億台幣) |
市值3億~20億美元 (90~600億台幣) |
市值3億美元以下 (90億台幣) |
台股符合間數 | 30 | 128 | 537 | 1409 |
美股符合間數 | 796 | 1094 | 1603 | 2597 |
(美元台幣匯率以1:30計算) 資料日期:2024/01 資料整理:Mr. Market 市場先生 |
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由上表可以發現,美股市場所有類型的股票數量相對台股多出很多。
想知道更多關於美股市場與台股市場的介紹,請參考此篇文章:認識全球股票市場
要怎麼查詢一間公司的市值?很簡單,去Google搜尋想查的公司+市值 就會有答案,例如:「台積電 市值」。
想知道更多大型股與小型股的介紹,請參考:小型股vs大型股
分類方法二:以產業區分
每支股票都代表一間公司,而不同產業都有它獨特的營運特性,因此以公司所屬產業下去區分股票,也是一個分類方法。
但產業不是憑直覺決定,而是有全球共用的標準,目前有 GICS (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及ICB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Benchmark) 這兩種分類標準。
以產業來看股票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以個股來說,同一產業類別的股票,雖然業務不同、資產類別也不同,但大概會具備相同的特性,例如A公司跟B公司都是原材料業公司,那他們的股價可能都會被原物料價格變動影響。
以ETF來說,這個分類方法可以幫助你判斷想買進的ETF有沒有「特別集中在某個產業」。
例如你會發現,某一檔ETF持股可能90%集中在科技業,另一檔ETF很可能在各產業都有平均分布。
分析產業成分比例,你就可以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目標的ETF。
更多這兩種分類方式的介紹,請參考:全球產業分類方式》GICS、ICB是什麼?
分類方法三:以特性區分
從另一個角度看,股票也可從特性分成成長型、價值型與配息型。
這種分類方式和規模、產業的分類方式不同,除了企業本身的特性以外,評估時也包含了投資人的看法,畢竟成長性越強的企業,即便未來尚未到來,投資人依然願意付出高價去追逐。
1.成長型股票:正在快速成長的公司,通常這類的公司會把賺來的錢拿去再投資,較少發放股息。
要注意的是,成長股在不同領域,可能有不同意思:
- 一般投資人認為的成長股:看好公司未來會有高成長。
- 金融業認為的成長股:昂貴、高本益比的公司。
2.價值型股票:通常指價值被市場低估的公司,但也可以指營收沒有顯著成長的公司。
通常價值型的投資人,會傾向投資價值被低估,但營運其實還不錯的公司,也就是經過評估後,認為現在該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並看好這家公司的未來,所以趁還沒有很多人發現它的時候,先以他覺得便宜的價格買下該公司的股票。
3.配息型股票:穩定配息的公司。
這類股票的股價通常波動較小,不太會在股價上看到特別突出的報酬,但配息非常穩定,風險相對成長型與價值型股票來說,是比較低的。投資配息型股票的,大部分是喜歡穩定領股息的投資人。
有別於上述的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以特性區分的分類方式是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的,也就是說,如何決定股票是什麼類型的,完全是依照投資人自己的判斷,之後我們會講到的股票相關基本公式介紹,就會派上用場。
以特性區分更詳細的股票種類,請參考此篇文章:價值股、成長股、配息股是什麼?
市場先生提示:新手投資人,建議投資從大型股開始。
大型股涵蓋各種產業最知名的企業,也包含各種成長型、價值型的企業。
等到對投資有更深入的了解,再開始選擇其他類型的股票。
常見的投資股票工具:個股 vs 基金、ETF
以下介紹:
個股
一般指單一個別公司的股票,例如麥當勞公司的股票,稱為個股。
另外,個股也有區隔的作用,人們談到股票的時候,單聽到”股票”這兩個字,可能會不知道是指整個股票市場,還是指單一公司的股票,這時就能以個股代表單一公司的股票。
投資個股 優點:
- 成為那家公司的股東,公司成長時能一起享受獲利
- 除了交易時的手續費與稅,不需要支付其他的費用(往下基金的部分會介紹的更詳細)
- 可以對單一個股研究較深入
投資個股 缺點:
- 個股漲跌波動大,股價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
- 較難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萬一犯錯傷害較大
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會建議投資不要重押在單一檔股票上,而是至少分散 5~10檔股票,甚至對沒有能力選股的人來說,更廣泛分散會更安全。
如果你想研究個股,但不知道從哪些個股開始研究,可以從自己熟悉的產品/服務的相關股票開始研究,又或是你很了解某個產業,本身就是在某個產業工作,那從這些自己熟悉的產業開始研究個股也是不錯的方式,雖然這些方法都不保證能獲得最高的報酬,但起碼可以讓你有個比較明確的方向。
共同基金 vs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vs 指數型基金
除了個股之外,主動及被動型基金也是常見的投資標的,以下介紹:
基金 vs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vs 指數型基金 | |||
比較項目 |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
交易所買賣基金 (Exchange-Traded Fund, ETF) |
指數型基金 (Index funds) |
基金特性 | 人為操作(主動型) | 追蹤指數(被動型) | 追蹤指數(被動型) |
內扣費用 | 較高(1~3%) | 較低(0.1~1.5%) | 較低(0.1~1.5%) |
買賣方式 | 基金的交易平台 | 股票交易市場 | 基金的交易平台 |
優點 | 1.節省自己研究的時間,交由專業人士代為管理
2.小金額就能做到分散投資 3.分散投資時,同一時間投資組合中有些股票漲、有些跌,整體波動較平穩 |
1.追蹤指數,跟隨市場
2.費用遠低於共同基金 |
1.追蹤指數,跟隨市場
2.費用遠低於共同基金(基本上費用會跟ETF差不多) |
缺點 | 1.管理成本較高
2.並不保證一定賺錢 |
1.僅會得到整體市場的報酬
2.有些ETF可能因為規模太小、技術不佳、費用高等因素,會有追蹤誤差,造成績效較大幅度落後大盤 |
1.流動性沒有ETF好
2.跟ETF一樣都是追蹤指數的基金,所以ETF的缺點指數型基金也可能會有 |
資料整理:Mr. Market 市場先生 |
備註:一般來說,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也稱為股票指數型)與指數型基金的內扣費用應該是差不多的,普遍費率都在0.5%以下,但現今市面上有很多種特殊的ETF或是台灣的ETF,內扣費用都比較高,所以才拉高了內扣費用的上限。
更多相關的介紹可參考:ETF和共同基金有什麼差異?
市場先生提示:新手建議以分散投資的方式起步,ETF或共同基金都是可以很容易分散風險的工具。
除了上述工具以外,投資股票工具還有股票期貨、股票選擇權、權證,也同樣都可以用不同形式投資股票,但這些工具也相對比較複雜,建議有充足研究後再投入。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投資策略介紹:被動投資vs主動投資
現在,我們已經對股票本身、股票買賣、股票類型及相關商品有基礎的認識了,接下來,我們將介紹投資股票的策略:被動及主動投資,及投資股票相關的風險。
投資股票時,投資人可以做出2種類型的決策:
- 選股:選擇要投資持有哪一些股票股票。
- 擇時:選擇股票買進與賣出的時機點。
而投資成果也分為2種:
- 正常報酬(市場報酬):意思是不需要任何努力,不選股、不擇時,就可以取得的投資報酬。
- 超額報酬:意思是透過選股與擇時,創造超越正常報酬的部分,稱為超額報酬。
這兩種獲利各有各的投資策略,一是被動投資,二是主動投資:
市場先生建議,投資新手一律先從被動投資開始。
被動投資
被動投資,就是「被動」的去投資,也就是不做任何研究和預測,不選標的也不選時機,一次持有整體市場上的所有投資標的,得到跟整體市場長期經濟成長一樣的成果。
也就是說,被動投資很像是一塊海中的木板,海浪(市場)怎麼走,木板(報酬)就怎麼去。
以台股、美股來說,不考慮通貨膨脹,長期年化報酬率大約是6~10%。
如何執行被動投資?可用以下三種方法,買進ETF(交易所買賣基金)
1.買進持有(Buy and Hold)
自行判斷進場點之後,買進ETF或大型股的股票,並長期持有它,反之,如果當初買進的理由消失,就要賣出。
更多關於買進持有策略的介紹,可參考:買進持有(Buy & Hold)有什麼優點與缺點?使用要注意什麼?
2.定期定額
不管股價或買進時機,在每月(或其他特定時間)的某一天固定扣款買進並持有,現在要執行定額定額非常方便,你只要在券商軟體設定一次,以後就交給軟體幫你自動執行,是一般人最容易執行的被動投資方法。
更多關於定期定額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定期定額投資是什麼? 及 定期定額該用什麼頻率投資?
3.不定期不定額
沒有在每月(或其他特定時間)的固定時間購買,但會分很多次買進並持有,如果你覺得自己對股價與買進時機有研究,那你就可以採用這個方式,自行判斷進場點。
還有一種是定期不定額,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定期不定額跟定期定額哪個好?
被動投資的ETF如何挑選?
雖然股市整體而言是長期向上的,但因為市面上可買的ETF非常多,要達成被動投資的正常報酬,選適合的ETF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ETF標的:
常見的被動投資ETF標的 | |||
ETF標的 |
費用率 | 淨資產規模 (B=Billion=十億) |
說明 |
IVV、VOO |
皆為0.03% | US$307.4B、US$279.9B | 分散投資全美國大型股 |
VTI、ITOT | 皆為0.03% | US$281.5B、US$41.5B | 分散投資全美國股票市場 |
VEU、VXUS | 皆為0.07% | US$34.9B、US$34.8B | 分散投資非美國股票市場 |
VT | 0.07% | US$33.5B | 分散投資美國+非美國股票市場 |
0050、006208 |
0.43%、0.24% | NT$2675.4億元、NT$465.72億元 |
分散投資全台灣大型股 |
資料來源:美股-Fidelity、台股-元大投信、富邦投信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
被動投資適合的ETF,一定要有「低成本」及「分散」的特性,也就是說,挑選的ETF內扣費用越低越好,而且該ETF的持股不能重壓在某個標的或產業上。
內扣費用可參考市場先生整理的文章:ETF手續費、交易稅、內扣費用比較(台股ETF vs 美股ETF 成本差異)
另外,台股著名的0050,就是分散投資在台灣50個標的上,美股著名的ETF SPY、VTI,則是投資美國S&P500或是全美國市場的ETF,都具有「分散」的特性,可多比較看看。
市場先生補充:
上述講到的ETF大部分都是股票型ETF,但其實ETF的種類還有非常多種,另外最常見的還有債券型ETF,可參考此篇文章:債券ETF 是什麼?
主動投資
主動投資的特色,就是「主動」這兩個字,透過主動「選擇標的」和主動「選擇時機」,希望創造比整體市場加權平均(指數)更好的績效,不論是自己主動選股投資,或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人,讓他們來主動投資,都很仰賴人為的判斷。
至於獲利,不像被動投資這樣可以說個區間,因為每個人的判斷都不一樣,所以可能會有額外的報酬,或是額外的虧損。
反之對被動投資來說,它只要賺取合理的市場報酬就夠了。
主動投資由於比被動投資付出額外更多努力或費用,因此目標是追求超額報酬,也就是超出市場報的額外報酬。就像你之所以在海面上努力划水,是希望比什麼都不做更快的到達岸邊,如果付出額外努力結果卻沒有更好,那等同浪費時間金錢。
主動投資雖然目標是追求超額報酬,但這並不代表它一定就能得到超額報酬,有些人主動投資的成果不錯,有些人則比被動投資還糟。
常見的主動投資分析方法
- 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主要分兩種方式:由下而上分析(Bottom-Up Approach)、由上而下分析(Top-Down Approach),以下將會簡短介紹:
1.由下而上分析(Bottom-Up Approach)
注重個別公司表現(下),較不重視經濟或市場整體趨勢(上)–>相對重視「選股」。
這個方法是藉由閱讀公司的財報等基本面,去評估一間公司體質的好壞,以及未來成長的可能性,常聽到的價值投資就是這樣的做法,較適合想主動投資的新手學習。
2.由上而下分析(Top-Down Approach)
由經濟或市場趨勢來選擇國家和市場(上),再從中選出潛力股(下)–>相對重視「擇時」。
這個方法是藉由觀察全球經濟狀況,先選擇當下最適合投資的國家或產業後,再從中挑選適合投資的個股,進行閱讀公司的財報等基本面分析,許多投信及大型基金都是採取這樣的做法,因為分析難度較高,較不適合想主動投資的新手學習。
市場先生提示:
基本面分析可能會有個狀況,就是你去做公司的分析,別人也會做,當大家都會做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哪間是好公司,那好公司的股價也就不會便宜了,如果你是想以賺價差為主的話,那獲利的空間可能就相對比較小。
如果你是股票投資的新手,會建議從被動投資中的 ETF 或者大型股這兩種標的開始,並執行被動投資策略買進,如果不知道要選哪一個方法,可先從最簡單的定期定額開始。
如果你真的想試試看主動投資,建議從基本面分析中的由下而上分析(Bottom-Up Approach)開始,雖然不能保證找到賺大錢的公司,但至少可以幫助你避開地雷公司。
想更了解這兩種分法,請參考:由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由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是什麼?一分鐘學習基本面投資策略
如果你還是有興趣了解基本面分析,之後會去談到一些常見的財務指標,請繼續往下看。
- 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認為市場各種資訊和情緒都已經反映在價格上,並且歷史會一再重演,因此可以根據過去的股價,去預測未來的走向。
例如常常聽到的黃金交叉、死亡交叉、壓力線、乖離率等等,但其實股價不見得能100%反應一切的資訊,許多技術分析指標有時有效、有時沒效,最終我們期待歷史會一再重演,從中取得報酬。
所以,如果你是股市的新手,市場先生不建議用技術分析去操作股票,不是不能用,而是單獨用可能不是一個好方法,請參考我的親身經歷:新手學投資,不要從技術分析開始
- 買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是主動型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別人去執行主動投資,所以雖然跟ETF一樣都叫做基金,但這算是主動投資的一種方式。
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你買的是主動型的基金,那這些專業人士就會從中收錢(管理費用),這將會影響你的報酬,能創造報酬其實是不確定的,費用高低則是很確定的。
至於其他原因,請參考:指數型基金發明者:想戰勝市場為什麼困難?-《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影響股票投資成果的因素
影響股票投資成果有三個因素:本金 、 報酬(與風險)、時間
投資成果=本金 × 報酬(與風險) × 時間
1.本金
包含你最初準備的資金,以及後續投入的資金,投入資金越大,在相同報酬率與時間之下的成果也越大。
在上面被動投資方法之一:定期定額投入,就是持續讓本金壯大的方法之一。
相反的,如果投入的資金少,或者頻繁地從帳戶中取出資金,那麼資產累積的速度就越慢。
2.報酬率
能在投入本金之外,額外創造多少報酬,報酬相對本金的比率就是報酬率。
一般我們會用”一年”為單位來衡量報酬率,稱為「年化報酬率」。
根據歷史經驗,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情況下,股票市場整體長期年化報酬率大約落在6~10%左右,但實際上報酬的結果是不確定的,這種結果的不確定性我們稱為「風險」,在後面我們將會針對這樣的狀況做更詳細的介紹,並介紹股票的風險。
3.時間(複利效果)
股票報酬率不單只是賺多少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好處,就是偉大的「複利效果」(compound interest)。
單利,就是用固定的本金,去產生每期的利息與收益。
複利,就是讓本金產生的利息或收益下次再併入本金,產生更多利息與收益的效果,也就是俗稱的「錢滾錢,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能創造正報酬的情況下,時間越長,就能累積越大的投資成果。
要注意的是,股票、債券、黃金等等不同的投資標的,報酬率、要承受的風險也不同,以股票來說,雖然長期來說相對報酬比較好,但同時也要承受比較高的風險。
例如,如果A公司把盈餘都全部配息給股東,而不是拿去讓公司成長,就會有失去競爭力的風險,相反的,如果A公司把盈餘全部再投入擴廠,也有投資失敗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是投資人投資公司股票時需承擔的。
(關於風險更多的敘述,請繼續看下去)
複利效果的思考:
假設你買了A公司所有的股票,擁有A公司100%的股權,那A公司把盈餘全部配息跟把盈餘拿去再投入讓公司成長,你是不是都是賺到錢的呢?
也就是說,差別只是是自己把盈餘花掉,還是你的公司把盈餘花掉而已,這也就是常聽到的配股息就是左手換右手的概念,我們在之後會做更詳細的介紹。
想了解複利更詳細介紹及計算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複利是什麼?單利與複利又有何不同?
之後會講到把時間拉長,也就是長期投資的好處,請繼續往下看。
實際上,不僅是投資股票,投資任何標的資產大多也都適用上面三個影響因素。
市場先生小結:如何透過股票增加自己的資產?
- 透過累積儲蓄與提升收入,增加可用於投資的本金。
- 了解如何透過股票創造報酬,以及過程所需面臨的風險,學習關於股票投資的知識,減少不確定性。
- 持續投入、將獲利再投資創造複利,並耐心等待成果。
風險控管是什麼?投資股票的風險?
在一開始談到複利效果的時候,市場先生有說到:「以股票來說,雖然長期來說相對報酬比較好,但同時也要承受比較高的風險。」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不管投資什麼都有一定的風險,只是風險是高還是低而已,例如將錢放在銀行定存,報酬率雖然相對較低,但風險也是比較低的,那投資股票,會有什麼樣的風險?
在說明股票的風險之前,請你先記住一句話:
考慮風險永遠要放在考慮報酬前面。- 市場先生
風險評估 – 長期投資股票,你真的撐得住嗎?
你可能聽過投資股市的長期年化報酬會落在6~10%,但這就表示每年的報酬會在這兩個數字之間嗎?讓我們來看看一張圖:
這是一檔追蹤美國大盤指數的ETF(代號:SPY),在上圖中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兩件事情:
第一,它幾乎沒有一年的報酬率有出現6%或10%或任何在這兩者之間的數字,所以,並不是今年投入股票市場,明年就會得到6~10%報酬,而是有的時期較高、有的時期較低,但是這些報酬率平均的結果,差不多就是6~10%。
第二,如果我們從2009年開始看,幾乎沒有遇到非常劇烈的回檔,但這不代表以後不會遇到,而且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這就是風險。
風險,指的是波動,也就是不確定性。
舉個例子:預期A股票一年後的報酬率是10%,但實際上一年後的報酬可能是5%甚至是-5%,或是15%、20%,這結果的不確定性,就是風險。
在股市裡,要承受的風險就是:「股價隨時都在變動」。
每個人都想知道哪支股票能賺最多,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得到報酬的過程中,其實是需要承受風險的。」
我們再把SPY這檔ETF以資產成長的方式呈現:
由上面的圖我們可以看到,股票市場任何時間的起點與終點並不是一條一直往上的直線,而是彎彎曲曲、上上下下的一條道路。
想像一下,如果你買進A公司股票1000股,一股60元,今天從60元跌到50元、40元、30元,你的錢從60,000元(1000股 × 60元)一路變少到30,000元,到這裡,你或許沒什麼感覺。
但如果你今天的損失是300萬、3,000萬元,因此遇到150萬、1500萬的帳面損失,可能心情就非常不同了。
投資前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對自己做一個風險的評估,很多人沒有先了解投資股票的風險,一心只想追求高報酬,做著一夕致富的夢,但如果要達到這樣的成果,就要承擔高程度的風險,可惜的是,很多人往往只看到高報酬,卻沒有看到背後伴隨的「高風險」。
如何降低風險?
也許你這時會問:「風險聽起來很可怕,那我要怎麼完全避開所有的風險?」
答案是:只要投資,難免就會遇到風險(不確定性),我們要做的不是完全避開它,而是透過合理承擔風險、適當分散風險、及用知識及資訊來降低風險,增加成功達成報酬的機率(確定性)。
降低股票投資風險怎麼做?有3個最重要的方式:
- 分散風險:能力不足時,不重押個股,避免踩到雷。
- 資產配置:用不同資產減少不確定性。
- 長期投資:拉長時間減少結果不確定性。
以下將會逐一介紹這三件事情,但在進一步說明之前,我們要先了解風險的種類:
風險分成兩種: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非系統性風險(Unsystematic Risk)。
- 系統性風險=大盤的風險(例如:天災人禍)
系統風險無法避開,遇到時無論再好的公司,都可能會受到實質影響或因為恐慌而下跌。
–>可透過資產配置來調整不同資產間的風險承受狀況,減少系統性風險的傷害。
- 非系統性風險=個股的風險(例如:單一公司傳出重大新聞)
非系統風險可以避開,只要適度的分散投資,就可以減少單一公司遇到意外或自己評估錯誤帶來的傷害。
–> 可透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關於這兩種風險,市場先生之前也有整理一篇文章,請參考:系統性風險是什麼?與非系統性風險的差別?
分散風險是什麼意思?
分散風險更確切的說,是分散持股的風險,也就是分散單一股票可能帶來巨大損失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
以股票來說,透過買進不同產業的股票,或是直接買ETF,都可以達成分散風險的目的。
我們再把追蹤美國大盤指數、分散投資約500檔股票的ETF:SPY,與Amazon這單一家公司股票的歷史跌幅狀況進行比較,可以發現Amazon的股價波動是比SPY(500檔股票)大很多的,最大跌幅曾趨近90%(2002年),之後也有趨近70%及超過20%以上的跌幅,所以,如果你單壓或是重壓這檔個股,資產的波動會比SPY劇烈很多:
如果你覺得自己對股票沒有研究到很深入,那分散投資可能就是最適合你的方法,另一方面,如果你能很有自信的解讀各方資訊,那你可能就可以考慮投資個股,但也必須注意不要將全部資金都壓在某一支股票上面,即使你有很看好的標的,也建議將資金分散投入到10檔~20檔以上標的。
關於分散風險,市場先生之前也有整理一篇文章,請參考:什麼是分散投資、集中投資?
資產配置是什麼?
要分散風險,除了買進ETF之外,還可以做什麼?答案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就是把錢投資在更多的資產類別上(例如:不動產、債券、黃金…都是不同的資產類別),藉此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舉例來說,比起100%資金都投資在股票市場上,你也可以進行資產配置,選擇60%資金投資於股票、40%資金投資於債券,這也許會減少一些報酬,但也可能大幅減少投資組合的風險、提高結果的確定性。
為什麼資產配置可以降低風險?
因為不同的資產類別之間,走勢的相關性比較低,所以透過資產配置,可以減少單一資產劇烈變動所造成的傷害,另外,我們可以利用不同資產類別的走勢,去創造我們想要的正報酬。
以下以追蹤美國S&P500指數的ETF(藍色)及投資7~10年美國公債的ETF為例(紅色):
由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海嘯時,股市下跌最高達-50%,債券的跌幅卻只在-10%以內。
所以,如果資產配置中有50%是股票,50%是債券,那遇到像金融海嘯的狀況時,因為資金只有50%放在股票中,所以這個狀況對總體資金造成的影響就少了一半,又如果債券同時上漲,那手中持有的50%債券,就能幫助減少整體帳戶的波動。
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投資時間、個人投資能力、投資目標等等因素去設計適合自己的資產組合,但是在設計時一定要注意,資產配置的目的,並不是「高報酬」,而是「降低波動性」,在思考自己的資產配置策略時,要時時提醒自己這一點。
想知道關於資產配置更詳細的解釋,請參考這篇文章:資產配置投資策略是什麼?資產類別有哪些?比例分配怎麼做?
資產配置的三大誤解
- 資產配置誤解一:認為投資 = 買股票
很多人剛開始投資的時候,容易有個誤解,認為投資就等於股票相關的事情,例如:選股、選擇進出場點等等,也就是說,很多人認為投資都只有買股票這一種選擇,但事實上,你可以選擇的資產類別有非常多種。
你可能有看過這樣的資產配置:
以ETF的角度來說,這個資產配置的意思是:用全部資金的60%買ETF分散投資到整體股票市場,再用全部資金的40%買中期或長期的債券ETF,也就是說,這個資產配置共有 股票 跟 債券 這兩種資產類別。
- 資產配置誤解二:認為做到單一資產的分散,就能夠達到分散風險(不確定性)的效果
用單一資產(例如:股票)就想做到分散風險,其實這是非常困難的。
為什麼呢?以股票市場來說,在遇到大跌的狀況時,不論好壞,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跌,這就是所謂的系統性風險。
所以,就算你有非常厲害的選股能力,可能也做不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 資產配置誤解三:認為資產配置的目的是創造高報酬
資產配置的目標不是為了創造更高的報酬,大多時候是犧牲少部分報酬來減少不確定性、減少波動風險,你把它當成在買保險,可能就容易理解多了。
沒有人能確保任何一種資產永遠不會下跌,或遇到黑天鵝事件,即使拉長時間,我們也不確定未來自己離開市場當時的市況如何。資產配置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這種時候,在不降低太多報酬的前提下,創造出相對平穩的成果。
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想像一下,如果你好不容易累積到1,000萬退休金,隔幾個月後突然少了500萬,你會是什麼心情?無論之前做了多少計畫,當下你都可能會因為過於心慌,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資產配置的最大價值,就是簡單,並且讓風險可以控制在預期範圍內。
你只要決定各個資產類別的比例,不用選股,不用選擇進出的時間點,你就能控制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減少不確定性,增加確定性。
就算你現在的總資金沒有很多,但未來你的資金也會逐漸增長,所以資產配置的觀念是越早建立越好。
長期投資能獲得確定性更高的成果
長期投資的原因是:只要拉長時間,就能得到確定性更高的成果。
舉例來說,假設A先生在1994年時投資SPY ETF,由下圖可以知道,不論是一年還是15年的時間區間,平均的年化報酬率在6~11%之間:
SPY ETF不同投資年數歷史報酬率 (回測期間:1994年~2023年) |
|||
滾動期間 (Roll Period) |
平均年化報酬率 (Average) |
最高報酬 (High) |
最低報酬 (Low) |
1年 | 11.40% | 56.25% | -43.44% |
3年 | 10.34% | 32.35% | -16.28% |
5年 | 9.22% | 28.45% | -6.67% |
7年 | 8.28% | 18.07% | -3.91% |
10年 | 8.09% | 16.55% | -3.45% |
15年 | 7.31% | 13.87% | 3.67% |
資料日期:2024/01 資料來源:portfoliovisualizer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
如果A先生每年都要看一次市場狀況,他就會看到一年的最高漲幅是56.25%,最高跌幅是-43.44%的狀況,很容易會因為看到這些巨大漲跌幅而感到不安。
但如果A先生超過5年以上才看一次市場狀況,那漲跌幅的波動相較於一年,就平穩許多,甚至如果A先生15年才看一次盤,最低也有3.67%的報酬,獲利的機率是100%。
也就是說,明明年化報酬率幾乎一樣,但只要A先生觀察市場的頻率不同,A先生的心境可能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長期投資(至少10年)不僅能讓心更安定,也能獲得確定性更高的結果。
更詳細的長期投資案例請參考:投資有100%獲利的方法?長期投資先生 vs 短期投資先生的故事
市場先生補充:
滾動期間(Roll Period)是指回測的資料會隨著滾動的時間而有所變化,如上述表格是在2024年初回測過去1年~15年的績效。
但如果在2000年回測、在未來2035年回測、或者隨機抽任何1~15年回測績效,出來的結果都會不同。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股票怎麼選?我要買哪支股票?了解基本面分析相關的財務知識
前面我們提到了ETF及資產配置可以幫我們分散風險,但如果是投資個股,要選哪支股票?以及要如何減少投資風險?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增加更多關於個股的知識與資訊,了解你究竟在投資什麼股票。
要了解股票,基本功就是要了解股票背後的公司,新手可以從財務報表及股票相關的基本公式開始。
投資一定有風險,學會這些財務相關的知識雖然不代表絕對會賺錢,但至少可以在買一間公司的股票之前,先做點功課,既能幫助避開地雷股,也能幫助自己增加對這支股票的確定性。
以下介紹:
公司的三大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了解一家公司有多少資產跟負債。
資產:代表公司把資金運用去哪了(買貨、買設備、有剩下多少現金…等)。
負債、股東權益:代表資金的來源(債主–>例如銀行、股東自己出的錢)。
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資產負債表是什麼?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了解一家公司賺了多少錢,包含獲利以及支出多少費用。
簡單來說,就是看出一間公司的總收入-總支出-所得稅=稅後淨利,另外,從損益表知道稅後淨利後,就會知道之後將介紹的每股盈餘怎麼計算。
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損益表怎麼看?營收、費用、淨利介紹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一家公司現金「實際」進出的狀況。
- 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公司經營過程中賺取或花費的現金)
- 投資活動之現金流量(公司進行購買設備或投資於其他公司的投資費用)
- 融資活動之現金流量(公司透過貸款或籌資等賺取或花費的現金)
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現金流量表怎麼看?營業、投資、融資現金流解析
股票相關基本公式
了解財報之後,再來就可以透過財報中的數字,去評估股價及公司狀況:
評估一:評估股價的財務指標
市面上的財務指標有非常多種,有興趣可以多去研究,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重要指標:
- 本益比(PE Ratio):幫助判斷現在的股價是貴還是便宜
更說詳細說明,請參考這篇文章:本益比是什麼?如何用本益比找出便宜股票
- 股價淨值比(Price-Book Ratio):公司股價的帳面價值,判斷股價合理性與買點
想更了解更多,請參考此篇文章:股價淨值比(PB比)是什麼?
市場先生補充:
股價淨值比常常會跟本益比搞混,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本益比(PE):判斷公司股價是否合理,通常用來分析獲利穩定的公司。
股價淨值比(PB):判斷公司股價是否合理,通常用來分析獲利不穩定或虧損的公司,但往另一方面想,為什麼一開始要挑這樣的公司分析呢?這是可以好好想一想的。
- 殖利率、現金殖利率(Dividend yield):判斷把一筆錢長期投入股市,每年能拿回的利息有多少
想更了解更多,請參考此篇文章:殖利率是什麼?
評估二:評估公司狀況的財務指標
評估公司狀況的方向常見的有四個,每一個項目都有不同的財務指標:
1.獲利能力(Profitability):綜合衡量一間公司的競爭力。
常見的財務指標有:
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稅後純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資產報酬率(ROA)、每股稅後盈餘(EPS)
2.成長性(Growth):評估一間公司的成長。
常見的財務指標有:
3.經營效率(Efficiency):觀察一間公司各種經營狀況相較過去,是否有出現變動。
常見的財務指標有:
應收帳款週轉率、應付帳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
4.償還能力(Financial healthy):評估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
常見的財務指標有:
想知道更多有關這四大財務比率的指標,請參考:投資股票基礎4大類型財務比率指標意義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結語:投資股票,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公司的擁有者
我們講了很多關於投資股票的過程,現在我們來了解:投資股票抱持的心態。
還記得一開始說的為什麼公司要發行股票嗎?
公司發行股票,是為了籌措資金,去做更多的事情,身為投資人,就是把資金借給這間公司,當公司成長時,可以享受資產跟公司一起成長的過程。(除非是投機,那就另當別論)
所以,每當有人問:「這支股票現在可以賣嗎?」
市場先生的答案是:「想想看,如果現在是空手,看到這個標的物,我會再買一次嗎?」
這句話的思考點是:
如果現在不會想買,那何必再繼續持有呢?那就立即賣出。反之,如果之後會再買一次,那幹嘛賣出呢?那就繼續持有。
也就是說,身為公司的擁有者,你會不會想繼續持有這間公司?所以,要賣出之前,請先想想:「我想賣的股票,屬於前者,還是後者?」
請看這篇文章了解更多:買股票何時賣出?
如果你這時問:「那如果都不賣可以嗎?」
市場先生的答案是:「你還是要有賣出的計畫。」
就算你事前做了很多功課,精心挑選一檔股票,但因為市場是不可預期的,所以即使你想要長期投資,還是要有自己的賣出計畫,這樣一來,當意外或變動來臨時,就不會慌了手腳,甚至會幫助你帶來額外的好處。
常見的賣出計畫有四種,請參考這篇文章:長期投資 等於「不賣股票」嗎?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關於股票的基本知識,就先講到這邊,希望想投資股票的新手們都有一些收穫囉,接下來是一些新手常見的迷思、常見問答及名詞解釋,想了解的人可以繼續往下看。
新手的迷思整理
迷思一:領股息就是多賺?
你可能常常聽到一個說法:「領股息,就是左手換右手。」
這是什麼意思?
股票領股息,跟銀行定存領的利息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股票的股息是從股價扣除,銀行的利息則不會從本金扣除。
所以,左手換右手的意思,就是你買的股票的股價(你的左手)換到 直接把股息匯到你的戶頭(你的右手),所以,實際上你的資產並沒有增加。
這也解答了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不是領到股利才算報酬入袋?」
股票分配現金股利,不會讓你多賺錢
有很多的投資人會把配息當作是股票賺錢的來源,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觀念。
股票的現金股利配息,和銀行定存的利息不同。銀行發存款利息時,利息是額外收入,本金並不會減少。
但股票是「分配」利息,當你取得股利時,股票的市場價值也會被扣除掉相應的金額(這流程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除權息"),換句話說你的總資產並不會因為配息而增加。
想想看,如果你今天是公司100%的擁有者,股息是創造價值的來源嗎?
不是,當企業賺到錢時公司擁有者就已經賺到錢了,並不需要等到配息。股息並不是創造價值的來源,公司創造價值還是來自盈餘,差別只是在於由公司決定這筆盈餘的運用,還是發還給個人來決定這筆盈餘的運用。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今年盈餘是0,完全沒賺錢,那就算配息10%,作為公司的擁有者,你可能也不會高興。
大多數時候公司透過盈餘創造的價值也會被反映到股價上,因此在投資裡面,我們關注的是自己股票整體市值的成長,而不是領到多少股息。
除了前面提到的左手換右手之外,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公司即便不配息,每股盈餘(EPS)的高低也會反應到股價上,也就是說,就算股價有一定的起伏不確定性,但股價的起伏也是可以被視為獲利的。
想了解領股息的案例,請參考此篇文章:定存股三大迷思
迷思二:投資股票=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的定義:不需要花時間或只需要少數時間,就可以得到持續性現金流收入。
那買股票算不算被動收入呢?
市場先生認為,只要對自己買的股票特質有足夠的理解,也清楚時間對股票的重要性,那也可以把買股票認為是一種被動收入,例如:收房租是一種被動收入,但股票不會像房租一樣,每月自動有一樣的現金流,它需要時間去發揮複利效果的力量。
再來,你可以做到的是:去找到更快速創造被動收入的方法。
怎麼創造被動收入?請閱讀這篇文章:想提早退休,如何取得被動收入?
迷思三:現在的股價會太高嗎?
常常聽到有人說:「現在股價太高了!」
但是,什麼是高呢?假設今天去菜市場,你不會把菠菜跟海鮮放在同一個價位水平上比較,因為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股價也是一樣,股價太高或太低,並不是靠直覺,而是要看每間公司背後的資訊。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思考:高價股的迷思
股票投資新手常見問答
問:要多少錢才能開始投資?
答:「重點不是多少錢,錢少有錢少的做法,錢多有錢多的做法。」
如果你的資金很少,那市場先生建議:「資金不多可以開始投資,但你應該把目標放在學會投資,而不是靠投資賺錢。」
學會投資的意思,就是趁錢少的時候,利用這些資金學會:
- 擁有一套穩定的策略
- 控制風險
- 面對虧損
詳細解釋請看:20萬元可以開始投資嗎?
如果你的資金很多,能夠投資很多不同的標的,那就更要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才能在市場波動大的時候保持穩定性。
所以,不論你有多少錢都可以開始投資,但重要的是應該先建立資產配置的觀念。
問:現在要買哪支股票?
答:「如果你要靠聽明牌的方式買股票,可能會搞得自己很緊張,最後虧損出場。」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一個方向,那市場先生會建議新手:從ETF開始試試看。
這邊的ETF不論台股、美股,指的都是「用低成本去分散投資整個市場的ETF」,歡迎回去複習之前講到的「ETF如何挑選」的段落。
如果真的想嘗試主動投資,那建議至少一半資金放在分散投資,剩下的才去試試主動投資,過一段時間摸索之後,你就會知道自己比較適合哪一種投資方式。
問:我選的股票現在可以買了嗎?現在可以賣了嗎?
答:「如果你不知道要什麼時候買,代表你對這檔股票還不夠了解,那就先不要碰比較好。」
另外,賣的原因在之前有提到過,基本上,當你買進的理由消失,就是賣掉的時機,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買,那以後也會碰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要賣的問題。
「不要碰」這三個字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比想像中困難,很多人看到別人大賺好幾%就想跟進,買進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要買的股票,就怕錯過賺錢的機會,但事實上,人們只會看到自己少賺的狀況,不會看到自己好險沒有賠狀況。
附錄:股票相關的基本名詞整理
以下將介紹:
台股、美股、權值股
- 台股
經由台灣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發行的股票,稱為台股。去台灣任一證券經紀商開戶即可開始購買台股。
- 美股
經由美國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發行的股票,稱為美股。需要找可買賣美股的證券公司開戶,或是經由台灣券商複委託的方式購買。
- 權值股(藍籌股)
權值股是指市值非常大的公司,它的規模佔市場整體權重有較高比例,股價漲跌通常會對整體股票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
想像一個水果盤裡有一顆大西瓜、一顆蘋果跟一顆葡萄,今天把大西瓜吃掉一半,盤子瞬間就少了快一半,但如果今天把葡萄切一半吃,可能就不會注意到盤子有什麼不同,所以大西瓜就等於是這個水果盤裡的權值股,少了一些或多了一些,都會為整個水果盤帶來巨大的影響。
更詳細藍籌股的介紹:藍籌股是什麼意思?
補充:為什麼權值股的股價不容易被炒作?
假設A公司的市值(收盤價X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為20億元,也就是說,要買下A公司,目前要花20億元,但如果有個大戶(資金很多的人、財團、機構等等)有10億元的資金,就表示已經足夠買下A公司一半的股票,幾乎可以決定公司股價的漲跌。
但如果有另一間B公司的市值為1兆元,那就算這個大戶以10億元的資金購買B公司股票,也不一定能對它的股價造成很大的影響。
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股本越大,流通在外股數越多的公司,就越多人可以在股票市場買賣它的股票,那該公司的股價就越不容易受人為炒作而影響。
市值
市值(market cap):一家公司的市場價值,今天的收盤價X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今天這家公司的市值
指數、大盤、加權指數
- 指數
在台灣市場有上千檔股票,如果你要回答今天台灣股票市場整體表現如何,你要怎麼回答呢?
指數就是一個「綜觀全局」的指標,透過指數,就可以去看整個股票市場的現況,你也可以把它想成是在山上的望遠鏡,一眼就能大概看到整個城市。
指數是怎麼組成的呢?
通常會挑選股票市場上的某些公司,這些公司的漲跌就會影響這個指數的漲跌。由於大公司上漲1%,和小公司上漲1%,對整體市場的意義不同,所以通常會再根據公司規模給予權重,將漲跌計算加總後最終得出一個數字,就是指數。每天觀察這個指數的變化,就能了解市場整體的走向。
有些新手可能會認為指數只有一個,但其實在股票市場裡有很多指數,每個指數計算方式也都不同,例如美國股市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100)就是不同的兩種指數,前者是挑選美國的500家大型公司所組成的,後者則是偏好挑選跟科技有關的公司。
- 大盤
新聞常指的大盤,也是指數的一種:以台灣來說,大盤=加權指數,也稱為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是能一眼看出台灣整體股票市場正在漲還是跌的指數。
想知道更詳細的加權指數的介紹,請參考:什麼是加權指數?
補充:
加權指數是臺灣證券交易所編的指數,但還有一間指數的供應商: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一般稱為大摩,也會編新興市場及亞洲的指數,也有納入台灣的公司,每季都會進行調整,新增或移除指數中的成分股。
當MSCI在調整成分股時,短期內公司的股價變動會特別大,但長期來說影響不大。
想知道更多關於MSCI的介紹,請參考:MSCI指數是什麼?一分鐘看懂MSCI季度調整
熊市、牛市、盤整
- 熊市(Bear market)=空頭市場,代表股市、經濟呈現下跌的局面。
- 牛市(Bull market)=多頭市場,代表股市、經濟呈現上漲的局面。
- 盤整 = 股價每時每刻都在上上下下的變動,如果看到股價呈現小幅度的上下,就是盤整。
更詳細的資訊請參考:牛市熊市、多頭空頭意思是什麼?
開盤、收盤、盤中、盤前、盤後、試撮
想像一間大型市場,每個攤販都只賣一種東西,A櫃賣高麗菜,B櫃賣菠菜,C櫃賣蘆筍...。
- 開盤:市場開門。
開盤價:某天股市開盤後,某間公司第一筆成交的價格。
例如:市場開門後,客人進來,選擇在A櫃買高麗菜,付錢的當下高麗菜一顆是50元,所以50元就是A櫃的開盤價。(所以,在這間市場裡的每個櫃位,都會有自己的開盤價)
- 收盤:市場關門。
收盤價:某天股市收盤前,某間公司最後一筆成交的價格(如果當天沒有任何成交,收盤價就是離當日最近一筆成交的價格)。
例如:市場快關門時,老闆決定隨便賣了,A櫃的最後一位客人買到了一顆30元的高麗菜,所以30元就是A櫃的收盤價。
補充:收盤價也等於明天的平盤價,人們就可以以這個價錢,知道當天漲多少,跌多少。
- 盤中:在正常交易時間交易。
若是在非正常交易的時間交易,就稱為延長時段交易,有盤前及盤後之分。
拿大型市場繼續舉例:
- 盤前
市場還沒開門前的時間,盤前交易就是這段期間做的交易。-->投資人在股市正常開盤時間之前進行的交易。
- 試撮
以台股來說,股市開門(開盤)時間是9:00,投資人可以掛單買賣的時間是8:30~9:00,在這段期間,證交所會試著撮合買賣雙方的股價,但並不會成交,目的是讓投資人大概了解今日股價的走勢。
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試搓是什麼意思?
- 盤中
市場營業期間。-->投資人開始在股市進行交易。
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盤中零股交易
- 盤後
市場關門後的時間,盤後交易就是這段期間做的交易。-->投資人在股市正常開盤時間之後進行的交易。
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股票 盤後交易是什麼?
美股可參考:美股盤後交易是什麼?
配股、配息、除權息
- 配息
發放「現金股利」給股東。
- 配股:
發放「股票股利」給股東,也就是把錢用來增加公司的股本,將股本的所有權配發給股東。(美股只會有現金股利,不會有股票股利)
- 除權息:
拿掉權(股票股利)跟拿掉息(現金股利)的意思,把公司配給股東的權或息拿掉,藉此調整該公司的市值。
一般來說,除權日、除息日會在每年的6月~8月之間,在除權日、除息日時,公司的股價要扣掉配股、配息的市值,也就是說,公司發了多少股息,市值就減少多少,也就等於該公司的股價減少多少。
想了解更多,請看:除權、除息是什麼?配股、配息?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
台股與美股的交易時間
台股交易時間
台股交易時間 |
||
一般交易時間 | 盤中零股交易時間 | |
交易單位 | 張 (1張=1000股) |
1股~999股 |
盤前(試撮) | 08:30~09:00 | 無 |
盤中(9:00開盤) | 09:00~13:25 (逐筆交易) |
9:00~ 13:30 (上午9:10起第一次撮合,之後每1分鐘以集合競價撮合成交) |
收盤 | 於13:25~13:30只撮合一次 | 於13:30進行最後一次撮合 |
盤後 | 14:00 ~ 14:30 | 13:40~14:30 (僅撮合一次,於14:30集合競價撮合成交) |
手續費 | 0.1425% (買進和賣出股票都要付) |
|
證交稅 | 0.30% (僅在賣出股票時需付) |
|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
美股交易時間
美股交易時間對照表 |
||
美股交易時間(美國時間) | 台灣當地時間(夏令) | 台灣當地時間(冬令) |
04:00~09:30(盤前-延長) | 16:00~21:30 | 17:00~22:30 |
09:30~16:00(盤中-正常) | 21:30~04:00 | 22:30~05:00 |
16:00~20:00(盤後-延長) | 04:00~08:00 | 05:00~09:00 |
資料整理:Mr. Market 市場先生 |
法人、外資、主力、散戶、韭菜
- 法人
新聞常出現的法人,就是法律上的人,但這裡指的不是像你我一樣的個人,而是團體,例如:財團法人或是一間公司,都在法律上被稱為法人。
在股市中,除了個人能買賣股票之外(通常稱為散戶),法人也可以買賣股票。
而法人又有分三種:外資(來自台灣以外的資金)、投信/投顧、自營商。
更詳細的介紹可閱讀:三大法人是什麼意思?
- 主力
常聽到的主力,就是主要能影響某間公司股價的力量,通常像以上這三大法人,或是資金龐大的散戶,都有可能會是主力,所以在每天的股市裡面,每家公司的主力可能都不同。
- 散戶
通常指個人投資者,如果個人投資者資金龐大,則被稱為大戶。
- 韭菜
韭菜是一種強韌的植物,割斷了只要根部還在,繼續照顧就會持續生長。在股市中,通常會把不斷追高的散戶稱作韭菜,象徵持續成長的股市。
- 割韭菜
形容當散戶追高到一定程度,大戶會開始大舉賣出股票讓股價下跌,讓散戶賠錢賣出,或是持續被套在股價高處,但一次風波過後,韭菜還是會持續生長,等待下次的收割...
KY股、DR股
- KY股
KY,是「開曼群島」(The Cayman Islands )的縮寫,也就是在國外(開曼群島)註冊,但沒有在國外上市,而來台灣上市的公司,這些公司發行的股票,就稱為KY股。
在股市中,如果看到一個公司名稱的後面加上KY,就是這樣性質的公司(例如:再生-KY,鮮活果汁-KY),你能像一般股票一樣在股市中買賣KY股,它的特性是可能會比一般股票的波動更大。
更詳細的資訊請看這篇文章:KY股 是什麼意思?
- DR股
DR=存託憑證(Depository Receipt),意思是「擁有股票的一種證明」,DR股票雖能在股票市場交易,但只是種「存託憑證」,而非實際股票。
有DR的公司,代表企業在自己的國家已掛牌(已加入股票交易市場),但又在其他國家掛牌的股票,股價則是以選定發行股票的國家幣值計價。
通常在DR前面,會加上再度掛牌的國家或地區,
就是外國公司在台灣股市發行憑證,為TDR(Taiwan Depository Receipt),例如美德醫療-DR,
非美國企業到美國股市發行憑證,為ADR(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例如台積電ADR。
市場先生不建議新手去買TDR股,它不僅波動大,下跌的機率也比一般股票高非常多。
更詳細的資訊請看這篇文章:DR股票是什麼?
KY股 | DR股 | |
是否為股票 | 是 | 不是(存託憑證) |
是否能在股票市場交易 | 可以 | 可以 |
公司狀況 | 多在開曼群島註冊,但沒有在所屬國家上市 | 已在公司所屬國家掛牌(上市、上櫃、興櫃) |
股票發行地 | 台灣 | 依公司選定的地點而定 例如: 台灣或非美國公司已掛牌,又去美國掛牌:ADR 國外已掛牌,又在台灣掛牌:TDR |
股價波動程度 | 大 | 大 |
資料整理:Mr. Market 市場先生 |
違約交割
- 交割 =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股票)的過程
- 違約交割 = 在交割期限內,戶頭餘額不足扣不到款項
以台股來說,在買股票的當下並不是馬上買馬上扣錢,而是讓人們先買,交易日的後天早上10:00(也就是所謂的T+2)才會從帳戶扣款,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人們當下買的太開心,沒有注意到戶頭錢不夠的狀況,就容易產生違約交割。
違約交割後續的影響,請繼續看此篇文章:違約交割意思是什麼?違約交割會怎樣?怎麼補救?
流通在外股數
在股市中談到的股數,一般指的是流通在外股數(流動股)。
流通在外股數(流動股) = 已經發行並且可以交易的股票數量(包含公司外人們可以買賣的股票及公司內員工持有的股票)。
更詳細的介紹可閱讀:總股數、已發行股數、流通在外股數、浮動股數是什麼意思?
流動性
常聽到的流動性(Liquidity)是指資產是否能以穩定的價格、迅速買進和賣出。
如果一個資產的交易活動頻繁,很多人買進或賣出,那這個資產的流動性就很高。如果一個資產很少進行交易,買賣雙方都不多,那這個資產的流動性就很低。
- 股市中常見的高流動性資產:大型股、共同基金、ETF
- 股市中常見的低流動性資產:小型股、私募股權投資、未上市公司股權
更詳細的介紹可閱讀:流動性風險是什麼?
興櫃、上市櫃
一般人能在公開市場買到的股票,我們稱為上市上櫃股票,這些股票因為要允許被不特定人交易,所以公司都經過一定程度的條件審核,也需要定期公開資訊。
而根據審核條件的寬鬆與嚴格,也分為不同等級的市場。在台灣,上市股票是經過最嚴格審核的企業,規模要求最高,股票流動性通常也最好。反之興櫃市場要求的門檻就比較低,股票流動性也比較差、難以買賣交易。
- 興櫃:在興櫃市場交易平台進行交易的股票,一間公司要先興櫃,才能上市櫃。
- 上櫃:在上櫃股票市場進行交易的股票,通常以新興產業、中小型企業為主。
- 上市:在上市股票市場進行交易的股票,通常都是像台積電這樣知名的大公司。
建議新手在選擇時的優先順序:上市>上櫃>興櫃,如果還不是很熟悉,就先不要去碰比較小的市場。
想了解更多興櫃與上市櫃的不同之處,請參考:興櫃、上櫃、上市股票有什麼不同?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首次公開發行」或「首次公開募股」,也就是一間公司從私人公司變成上市(櫃)公司的動作。
一間公司IPO後,人們就可以開始買賣這家公司的股票。
想了解更多IPO的介紹,請參考:IPO 是什麼意思?投資 IPO上市 公司股票有風險嗎?
股票操作常見術語
- 做多、做空
做多及做空(放空),都是市場上常見的操作方式。
做多:投資者判斷行情會上漲,所以就先跟券商借錢(融資)買入金融商品後便持有,等上漲後賣出,再用賣出的錢還給券商之外,自己也賺到差價。也就是先低價買,後高價賣。
做空(放空):投資者預期行情將會下跌,趁現在還沒跌的時候,先跟券商借這檔股票來賣(融券),等價格下跌之後再買入,再把買的股票還給券商,自己也賺到差價。也就是先高價賣,後低價買。
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做空(空單)、做多(多單)是什麼意思?
補充:如果做空(放空)的人預期錯誤,覺得會下跌的股票反而大漲,做空的人急著想趁漲更多之前把股票買入,導致這些做空的人搶著買,股價大漲的現象,就是軋空。
更詳細的介紹及案例,請參考:軋空(Short Squeeze)是什麼?
股票懶人包閱讀進度 | ||||||
1~3 | 4~5 | 6~7 | 8~9 | 10~11 | 12 | 13~15 |
股票的基礎知識 | 如何在看盤軟體上買股票 | 股票類型及其他股票相關商品的比較 | 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策略,及投資的風險 | 如何用財報、財務指標挑選股票 | 結語 | 資料提供:新手迷思、股票相關名詞解釋及延伸文章 |
股票入門懶人包閱讀完畢,歡迎繼續閱讀市場先生網站其他文章,學習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更多資訊提供
本篇懶人包提供的是基礎知識,不代表投資的全貌,可閱讀以下文章了解更多:
台股美股ETF入門» ETF投資懶人包 (什麼是0050、定期定額、槓桿ETF、反向ETF、美股ETF)
基金入門» 投資新手教學懶人包(什麼是基金、資料怎麼查、股票基金、債券基金)
美股投資入門» 美股怎麼買、交易時間、配息與稅務、重要美股標的、常用網站
省錢技巧懶人包» 幫你每月多省下5%生活費(省錢方法、記帳儲蓄、現金回饋、貸款理債)
也建議開始閱讀幾本書籍,建立自己的投資觀念:市場先生推薦投資書單
編輯:Eden 主編:市場先生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哈摟
你的陰線開盤跟收盤價好像寫反了(圖)
已修正,感謝提醒!
很可惜 字很小 看不清楚
圖片還是網頁文字太小呢?手機或電腦的瀏覽器,都可以調整字大小哦,可以再試試看。
請問按讚的地方在哪裡 ?
歡迎到市場先生臉書社團按讚及追蹤喔,謝謝回饋!
好詳細,資訊量真大,謝謝市場先生
謝謝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