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先生,為什麼基金公司要請很多的人?」 今天在咖啡廳和朋友聊到這個問題, 他認為大多數的基金公司應該要跟巴菲特一樣, 只需要一人或少數幾人就能做出決策。 在現實中,許多大資金的操作管理者,通常也是一個人做決策, 尤其在私募基金基本上是如此。 但在檯面上看到的許多共同基金,組織有許多的部門存在。 「這麼多部門有用嗎?一個人可以取代這些部門嗎?」 這是個好問題, 如果「做投資」相當於「管理一間公司...
談到股票,如果是用技術分析起頭, 我都很納悶,為什麼有些人可以說的非常有把握: 「這裡一定會漲上去!」 「都突破切線了,底下有支撐。」 「這裡之後會變成一個 W底。」 這些話 萬一給新手聽到,誤會就大了。 並不是說技術分析不能用,而是有些說法會導致錯誤的使用觀念, 所以, 市場先生分享一段剛開始學投資的故事,看完可以幫你對技術分析多了解一點。
「以前的平均虧損,從來沒有這麼大過。」 上周末和朋友聊天, 他大約三年前設計了一套技術面的短線投機策略, 一直以來績效都很不錯,因此今年決定投入資金下去, 但最近,整個帳戶績效就開始大幅下落, 檢討原因, 是因為投資組合中包含了一檔股票 - 榮化(1704)。 原因就是高雄氣爆, 他是個還算保守的人,這筆傷害對他的整體帳戶沒有太大影響, 但是,就單一策略而言,還是出現了風險上嚴重的警訊。 「這次單...
我平常不大看電視,尤其不看新聞。 但前天在外面吃飯時, 看到店裡電視播著,有個官員說:「台灣現在的平均月薪是45K。」 回家後,想了想決定寫這篇文章。 (寫這篇的時候是2015年,2018年總薪資號稱是52k) 關於電視上常聽到的「平均月薪」、「平均年薪」,你是否曾經覺得很奇怪, 近期(2019年)又有新的新聞是,政府要求上市企業公告平均薪資, 於是有「鴻海旗下鴻準平均年薪596萬元」、「鴻海平均...
你是否有找到過一些看起來成效很不錯的投資方法? 而且這方法過去一直以來都非常有效? 在投資裡面,風險往往不是來自於我們已經知道的事, 而是來自未知且傷害極大的事物。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風險被控制在範圍內了,但實際上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有趣的是, 我們竟然還對這些風險渾然不覺。 正是因為這些風險完全難以發覺, 所以講風險你也不會有任何危險感覺,直到事情發生為止。 不過有個很貼切的故事,非常適合拿來說...
第一個朋友,他名叫「經驗」 「經驗」是個固執己見的傢伙 你和他感情很好,總是無話不談。 但他的個性,有著很深的偏見, 只憑過去所見所聞 做判斷,卻又很愛發表意見, 你也常因為友情因素,不得不 接受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