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深度訪談:如何評估一檔基金?

最後更新:2024-01-02

如何評估一檔基金
基金的選擇琳瑯滿目,投資人在選擇基金時,常常會面臨不知道該怎麼挑選的問題。

之前市場先生有介紹過基金該怎麼挑選的基礎理論,本文特別訪問到基金行業專家,用自己超過20年基金投資的實務經驗來分享,該如何評估一檔基金是否值得投資。

張榮仁總經理

Q1: 您會如何評估一檔基金是否值得投資?

答:我分享我個人的做法,會分成三個步驟:

1. 先決定投資哪個市場:先從大趨勢著手觀察市場,或者從生活中能接觸到的產業類別先去做功課,才能進一步知道自己需要投資哪個市場,搭配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選擇是要哪種類別的基金 ,建構自己的基金組合。

比如「核心基金」,就是先嚴格挑選出適合長期投資的基金,這類型的基金,要能在各種景氣環境下持盈保泰,比重至少應該佔基金投資組合的一半以上。通常建議選擇:

(1)具十年以上穩定績效,經歷多空試鍊的基金
(2)在過去空頭市場年度最大跌幅不超過10%~15%,且表現優於同類型基金與大盤
(3)基金管理團隊具豐富經驗與穩健投資哲學

至於非核心基金,可選擇適合中短期投資的基金,如:單一產業或是新興市場基金均是屬於波動較大且需要波段操作的基金,應依投資屬性及市場狀況設定停利停損點,且投資比重不宜超過五成。

2. 用績效來篩選基金:先用近一年績效排序,再用近三年績效排序,就會產生一個短名單(shortlist),大概3~4檔,最後再用短天期績效排序,決定投資哪一檔基金。看一年、三年績效主要是看基金中長期的表現是否穩定,短天期績效則是看基金最近的動能。舉例來說,假設看好台股最近的波段漲幅,就要去看這些基金有沒有參與到最近的成長動能。

3. 看經理人操這檔基金多久:基金難免會遇到更換經理人的狀況,假設一檔基金短中長期表現都很好,且經理人沒有換過,那就沒太大問題。但如果基金長天期績效好,但是短天期績效不好,且當中經理人有異動,那我就會考慮排除。基金研究雖然是團隊進行,但是經理人還是做最後決策,所以經理人也會是我的考量點之一。

補充:要以長線資產增值的角度去看共同基金投資的三個步驟 (缺一不可):

  • 第一,看對市場
  • 第二,挑對基金 (透過科技輔助幫你找)
  • 第三,懂得下車(總經市場改變 要懂如何停利 或賣出時間點 )

選擇現金流標的 配息率是需考量的,我個人都是看一年甚至三年以後 ,我比較少持有低於一年 ,至少我都會看一年,基金投資要以長線增值的角度去思考。

Q2: 除了以上三個評估因素外,您覺得像是費用率、週轉率、成分股、基金規模重要嗎?還是這些已經包含在績效中了?

答:是的,這些因素多數已經包含在績效中了,不過像是成分股還有基金規模我還是會看。

1. 費用率:費用率已經反映在基金淨值當中,所以篩選的時候勝出的已經表示該基金比較好,除非費用真的高的嚇人,不然績效好的還是會是我的首選標的。淨值是費用後的報酬率,所以我自己不會特別去看費用率,除非篩選到最後剩下兩檔無法決定,我才會去比較費用率。

2. 週轉率:太高的週轉率代表經理人頻繁進行標的的轉換,通常會帶來較高的交易成本。而這項數字建議不要單獨去看,最好是拿來與同類型的基金去做比較才有意義,但坦白說,相對於基金績效,週轉率一般不是我特別會去看的指標。

3. 成分股:針對我比較熟悉的股票市場,我會去看一檔基金成分股的組成,不會去投資我不熟悉的標的。如果基金的成分股都是我沒聽過的股票,那麼我可能就不會投資。但如果面對一個我比較陌生的市場,例如小型股基金、特定國家或特定產業型基金,以及固定收益基金,成分股就不會是我的考量重點。

4. 基金規模:我會去看基金規模的大小,因為基金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可能會被清算。如果基金規模太小,例如只有台幣2~3億,那就要注意,因為小基金容易遇到被清算或是合併,會干擾到我們的投資佈局。

但基金規模並不是愈大愈好,有時候規模太大,基金投資的彈性會受限,例如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就會被迫去買不是很想買的股票,影響績效。

另外補充一個指標給各位參考,那就是「夏普值」,這在鉅亨買基金的基金資訊裡可以輕易查到,可以用來觀察它跟同組別基金的表現。

夏普值是量化指標中可同時用來衡量報酬與風險,代表投資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可以拿到幾分報酬;當夏普值為正值,代表基金報酬率相對於定存等無風險利率具有超額報酬的能力。

夏普值

 

Q3: 在買基金時,您會評估基金經理人的素質嗎?如何評估?

答:與其說評估經理人的素質,基本上操盤的經理人都已經有受必要的金融法規規範,我想我會更看重經理人和操盤基金的聯繫性。

像是之前我工作時有遇過一些經理人最開始待過台積電工作,後來進一步踏入財經操盤領域負責相關科技基金的操盤、或是曾有醫學院背景出身的經理人,負責生技醫療基金IPO;

像是這類有跨產業背景,待過產業界歷練的經理人就很特別,對於基金操盤能夠更精準掌握業界趨勢,有的甚至更能預測產業前景,這些特別的跨領域資歷有時更是我對於參考基金標的的另一個觀察的重點。

Q4: 就您的觀察,目前多數的投資人在評估一檔共同基金時,最容易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答:就我自己的觀察,投資人最容易遇到的困難有以下三點:

1. 沒辦法掌握市場發展的趨勢:投資人很容易受到雜音的影響,如明星分析師說了什麼,就動搖了自己的投資信念。投資需要避免雜音的影響,如果大方向看對,就不容易受到雜音影響。

2. 投資基金的專業知識不足:投資基金需要一些專業知識,所以要持續累積自己的知識,例如:實體黃金跟黃金股票基金走勢的差異,兩者相關性沒有一般人想像中的高,如果看對方向但卻買錯標的,那也有可能不會賺錢。

3. 不了解基金各個不同級別代表的意義:基金分為各種不同的級別,但是投資人不一定搞得清楚。

舉例來說,有些人根本沒有現金流需求,卻去買高配息的標的,可能會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產品。此外,貨幣的避險級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花時間研究清楚,不然明明看對市場方向,卻買錯貨幣(避險)級別,也可能白忙一場。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手續費後收級別,手續費前收型跟後收型基金,一樣的標的可能差到4%的績效,主要是因為後收型基金隱含了基金分銷費,但是投資人卻不清楚。對鉅亨買基金來說,已經完全排除掉後收型基金的上架,大家不用擔心在這個平台上買到後收型基金。曾經有客戶指名要買後收型產品,原因是它的配息率比較高,但配息率比較高的原因是它的分母比較小(因每年要多扣分銷費給銀行),所以這是誤導。

消費者一定要避免買到後收型的產品,真的沒有任何好處。

Q5: 就您的觀察,目前基金市場的客群,依據投資目標跟風格不同,可以分為哪幾種不同類型的投資人?

答:在鉅亨買基金平台上,主要分為三類客群:

1. 偏好現金流的產品,特別是月配息為主的基金:這類投資人投資心態上穩定,以領息為主,不是賺價差,不容易被市場干擾,持有時間比較長,資本也比較高。

2. 著重在長線的資產增值:這類投資人以定期定額或單筆+定期定額為主,不會選擇月配息,心態上也相對穩定,不會過度注意漲跌。

3. 賺價差的客人:這類投資人心態比較不穩定,對漲跌非常敏感,有時候單位還沒進來就急著贖回。且賺價差不是只有小戶才喜歡賺價差,有時候大戶也會賺價差。

我們觀察多年的看法是:基金本來就不是設計給短線投資人用的,真正能賺到錢的,都是要透過時間去累積,所以第一種及第二種客人獲利機會比較高。第三種就比較難賺到錢。整體鼓勵用長線來投資共同基金。

抓彭博2000年以來單筆投入美股100萬元的話,長期投資持續到2023/4/28,資產將增值變成445萬元;而若中間就出場且錯過表現最好的10天的話,資產僅有204萬元,才差10天資產整整差了2倍多。

這個數據告訴我們長期投資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不知道哪一天會是表現最好的一天,持續留在市場中才是最重要的。

長期投資及錯過表現最好的10天

除了以上三類客群外,也可以用人生不同階段來區分:

1. 青年族群(25-35y):目的通常是為了創業、留學、存兒女基金等,以小額投資或定期定額投資為主,產品會著重在成長型標的,像科技股或成長型類股,目標報酬12-15%。

2. 壯年族群(35-45y):目的通常是為了購屋、子女教育基金、準備退休等,目標報酬率會低一些,大概在10-12%。此時著重在區域型基金或全球佈局的股票型基金比較合適,不適合大波動的標的。

3. 中年族群(45-55y):目的通常是為了退休準備。風險承受度隨著年齡增長再低一些,預期報酬率約 5-7%,投資產品以成熟型市場或成熟型+全球市場為主,盡量降低波動。

4. 熟齡族群(55y以上):此時已經屆退休年齡,心態上更成熟,預期報酬5%左右,商品更保守,以歐美市場或平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為主,不追求高風險高報酬商品,並降低對單一國家的曝險。

Q6: 目前市場上以哪種類型的投資人比例較高?不同族群的偏好標的是什麼?

答:以鉅亨買基金平台來說,約有3-4成客戶偏好現金流產品。定期定額以交易筆數來說是平台最大宗,金額大概也有佔3-4成,另外1-2成客人喜好做價差。

配息商品主力還是知名度高的那幾檔,如平衡型基金、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等,用股票型基金來做現金流的比例不高。我們觀察到配息型商品以公教人員跟家管買最多。

定期定額的客群,定期定額想要的就是投資標的的分散,因此除了買高波動,也會買穩定型的基金。以鉅亨買基金平台為例,定期定額的比重就高達四成的投資人。

另外,像是機器人理財,接受度最高的就是科技業的從業人員,他們的觀念比較能接受用AI來協助他們理財。

Q7: 同類型基金中,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跟代理海外投信發行的基金,您認為有差別嗎?

答:跨國投資的標的裡面,台灣的投信業者有三種做法:

1. 找投資顧問(advisor):跟國外的基金公司合作,由國外的團隊擔任投資顧問。台灣的經理人比較像是產品PM的角色,需要兼顧基金推廣的部分,也必須對法人進行投資策略的報告,有的經理人也會參考國外資料,進行投資決策。

2. 在台灣建立當地團隊:在台灣當地建立研究團隊,每個市場分派研究員負責,比如將海外研究團隊中主要美國、中國、香港、日韓等分給不同研究員負責,研究資料彙整提供給經理人進行決策,比較特殊冷門的地方像是中南美洲、非洲等研究員可能就會找券商報告去看趨勢或當地參訪,蒐集資料給經理人參考。

3. 掛境內基金,但是投資組合跟隨國外母基金的操作:國內的基金完全複製國外母基金的操作,包含投資的比例。外資投信常這樣做。等於是把國外的基金複製,但它可以發行台幣版、月配息版、累積型版或人民幣版等。

用境內版去發行台幣版與人民幣版本,主要是滿足特定法人與高資產客戶需求,尤其在有稅賦考量的狀況下。另一方面有些金融業或者上市櫃企業等有投資境外基金限制,若有跟隨國外母基金複製發行的境內基金版本剛好可以滿足這些企業的需求。

國內投信業者發行投資海外的商品蠻辛苦的,因為要面臨成本跟績效上面的競爭。這其實有規模經濟的問題,舉例來說,如果是跨國的經理團隊,可能在中南美洲就有團隊在那邊,每天回報給紐約總部或歐洲總部,提供第一手的消息,但是國內的投信業者執行上容易受限,因此如果有境內業者發行投資海外的產品,績效能領先同類型基金,絕對值得高度肯定。

Q8: 對於獲獎的基金,在投資上您會建議怎麼觀察跟解讀,對投資比較有幫助?

答:如果對剛進市場沒有很久的客人來說,基金獎是一個指引。因為經過專業評鑑機構評估勝出,至少在操作績效有一定水準以上。

我會把它當作篩選機制,但是不會當作唯一的考量畢竟得獎基金太多,大家還是會面臨選擇障礙。

所以基金獎可以當作是參考,它已經幫你篩選過了,但你還是要清楚自己的投資標的。

如果是比較資深有經驗的投資人,我認為更精進自己總體經濟的知識以及增強產業發展的觀察,比參考基金得獎更為重要。

Q9: 您認為共同基金跟ETF的區隔性在哪裡?投資人該怎麼選擇?

答:共同基金跟ETF的爭論已經10幾20年了,我覺得很多人對於ETF跟基金了解不夠全面。但這兩個東西我們自己都在買,其實沒有衝突。

共同基金是透過主動操作,目標是創造超額報酬、勝過大盤。在特定市場裡,主動式的基金績效可能會贏ETF很多。尤其是台灣,有些特定基金內涵中小型股或特地區域成分,長期表現超越大盤的幅度很大。

所以我建議可以把資金做分配,長線可以放一些在ETF,因為長線ETF管理成本低。另外也可以放一些在主動式基金,因為投資標的多元,操作彈性大,可透過轉換持續留在市場中。

Q10: 最後您會給想投資基金的人什麼建議?

1. 建議長線投資,真正能賺到錢的,都是要透過時間去累積。

2. 可以用一些機械化的東西輔助投資,如定期定額、母子基金,避免人為因素干擾,追高殺低。

3. 避免雜音干擾,如果掌握好主旋律,就不要理會雜音。其實很多投資人的情緒會隨著市場起舞,受到各種報章訊息甚至市場紛雜的評論資訊影響,因此忘記回歸到自己投資的本質以及投資基本面功課的重要性。

有時候經濟數據的解讀是一體兩面的問題,必須放在整體研究報告或者新聞報導的脈絡情境下去思考,投資時最重要的是避免對資訊先入為主的觀念,也避免斷章取義,舉例像是新聞報導常常將下跌個1%~2% 就把標題下成崩跌,但投資人沒有綜觀整體市場報導或者報告的情境下去閱讀,很容易造成情緒恐慌,造成投資的誤判。

整體來說 就是做好功課,抓緊市場脈動,平常就要了解總體經濟的資訊,從產業基本面去觀察,避免被誇大資訊影響心情,也避免斷章取義的吸收投資資訊,穩住個人投資情緒才能做到最有利的投資決策。

基金投資優惠訊息分享

鉅亨買基金長期持續致力於提供廣泛且低成本的基金投資管道,以及提供許多方便投資人的基金投資工具。

分享以前介紹過的鉅亨買基金的優惠和工具,有需要的投資人可以自行參考:

  1. 鉅亨買基金註冊零手續費優惠
  2. 鉅亨買基金×市場先生讀者專屬開戶優惠連結
  3. 鉅亨買基金阿發總管 – 機器人理財功能
  4. 鉅亨自由Pay – 打造可節稅的現金流月月領基金功能
  5. 鉅亨鉅寶盆 – 母子基金功能介紹

本文僅作教學使用,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需了解任何投資皆有其風險。

專欄作者:牟均俞 主編:市場先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