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中性策略是什麼?有什麼優點與缺點?
最後更新:2023-04-21
市場中性策略(Market neutral Strategy)是一個投資策略類型的統稱,
這類策略最重要的特性是透過同時參與多空市場,透過把認為有價格上漲空間的市場做多,並在認為價格將下跌的市場放空,
對沖掉系統風險並依然產生利潤,就可以歸類為市場中性策略。
包含一些配對交易(Pairs Trading)、套利策略,都可能屬於這一類別。
也是一些避險基金會使用的操作策略之一。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市場中性策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市場中性策略是什麼意思?
- 市場中性策略的類型
- 市場中性策略要抵銷的「系統性風險」是什麼?
- 市場中性策略的困難
- 使用市場中性策略的失敗例子:LTCM公司
- 市場中性策略的優點與風險
市場中性策略是什麼意思?
市場中性策略(Market neutral Strategy)是一種投資策略的類型,
市場中性策略的定義是同時持有做多、放空的部位,
讓做多和放空的部位規模保持一致,關鍵是讓Beta值能接近0、對沖系統風險,
並且保留Alpha,從中獲取一些利潤。
這類策略必須有明確的利基才能進行操作,
否則如果沒有明確利基,同時做多和做空只是徒增手續費和交易成本,不會有任何收益,
同時一多一空的操作是為了賺取某些確定或高度把握的利基,因此有些操作方式也屬於套利策略的一種。
不知道Beta和Alpha可以先閱讀:什麼是Alpha和Beta?
市場中性策略定義:
1. 做多看好的標的、放空不看好的標的。
2. 兩標的間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保持多頭部位與空頭部位的Beta合計為零或接近零,重點是不承擔任何系統性風險。
3. 假如判斷正確,即可隨時間賺取獲取兩組標的之間存在的超額報酬。
通常是透過具有相關性的標的,同時採取多頭和空頭來操作,並且從中賺取價差。
由於同時持有多頭和空頭策略,理論上無論市場大盤指數的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其實策略都不會受到趨勢的影響。
舉例來說,
你認為某一群低本益比股票,相對另一群高本益比股票存在超額報酬,
低本益比股票整體的Beta假設是 1.0,高本益比股票的Beta假設是 1.2,
於是你做多 120萬元低本益比股票,放空 100萬元高本益比股票,
這時整體資產的Beta值多空就會互相抵消,換句話說你不承擔大盤波動的風險,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是低本益比股票與低本益比股票之間超額報酬的差異。
假如你判斷正確,低本益比股票真的長期相對高本益比股票有超額報酬,這時你就能得到這些超額報酬但不用承擔大盤的系統性風險。
市場中性策略的類型:
有很多種策略,只要目的是讓Beta保持零不承擔系統風險,並且賺取超額報酬,就都可以歸類到市場中性策略。
以下舉例一些常見的操作方式:
1. 基本面套利
例如:做多100萬基本面好的公司、放空100萬基本面差的公司。
投資時會使用基本面分析,包括企業的整體財務健康狀況、市場條件、競爭對手…等等。
最終選出相對看好的一群企業,及另一群看壞的企業,賺取中間的超額報酬。
2. 統計套利
通常會採用一些量化的方式,分析某些指標,
例如統計出某一群Beta有正相關的股票中,根據籌碼面、財務指標、技術指標的統計與回測結果,找到相對能產生alpha的指標組合,
區隔出一群有超額報酬正alpha,另一群則是存在負alpha,
於是做多其中一群股票、放空另一群股票,做多與放空的規模是令Beta保持為接近零的基準進行。
選擇權市場中性策略 Delta Neutral Strategy
選擇權也存在市場中性策略,不過選擇權由於漲跌時的損益曲線並非直線,因此衡量與指數(標的)價格關聯的方式不是Beta,而是delta,
例如某一些價外選擇權的報價價格過於高估、隱含波動率十分不合理,另一些則是合理或低估,
透過放空高估的選擇權、做多其他選擇權,並保持delta為零 ,等待高估的部位回歸均值。其中delta是指選擇權受標的漲跌影響的幅度,概念有一點類似Beta,都是在描述對應標的價格上漲下跌時自己會漲跌多少,
但兩者仍有不同,delta數值會持續變動,通常需要頻繁調整。當然,市場中性策略已經不易執行,選擇權的中性策略就更加困難,需要一些計算輔助。
市場先生建議如果非專業人士,就先知道有這概念就好,勿輕易嘗試。
市場中性策略與 “只做多 Only Long” 策略是不同的
市場中性策略尋求在市場上漲、下跌時都能產生報酬,同時也要避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反之,
絕大多數ETF或共同基金,都是買進持有做多,頂多只是選股不同、分散程度不同,
這類策略就屬於做多的策略。
做多的策略承擔系統性風險,當然,承擔風險也會得到一些相應的報酬,
但最大的差異在於當承擔系統性風險時,波動通常會大非常多。
市場中性策略要抵銷的「系統性風險」是什麼?
系統性風險就是大盤指數風險,衡量大盤指數風險的數值則稱為beta,
當市場發生恐慌時,無論好公司、壞公司,其實都會一起大跌,
這種一起下跌風險 (或上漲時雞犬升天)稱為系統性風險,這並不是你挑選好標的就能避開的問題。
絕大多數投資策略,包含即便是價值投資類型的策略,同樣沒辦法避免此問題,
你選到再優質的公司此時都會下跌,只是跌多跌少差異。
市場中性策略,不同於一般投資方式是標的上漲賺錢、下跌賠錢,
通常需要採用一做多、一放空的部位進行交易,
因此即便遇到市場恐慌的空頭,這時做多的部位雖然會虧損,但放空的部位會賺錢,抵銷掉系統性風險。
可閱讀:系統性風險vs非系統性風險?
市場中性策略的困難
中性策略的挑戰在於,同時做空、做多,其實很可能就是不賺不賠、甚至賠掉手續費和稅,
但只要能符合一些條件,同時做多、做空,其實也能夠獲利。
你可以想像下面的情境:
假如一般的做多策略,是用100元去賺5元~10元,需要承擔的波動風險則可能是20元到40元。
市場中性策略,就是用100元其中50元做多、50元做空,去賺取作多與做空之間的1元~2元超額報酬,但承擔的波動風險可能只有3~6元甚至更低。
市場中性策略這類型的策略普遍有幾種困難:
1. 雖然波動風險小,但單位資金能創造的報酬也低,且交易成本佔比高。
2. 找到超額報酬的機會困難,通常都需要藉助一些量化統計能力及自動化操作。超額報酬並非持續存在,也時常存在競爭,導致最終超額報酬消失。
3. 做空與做多之間的利潤並非立即產生,有時候可能持續出現不合理價格或誤判,導致損失持續擴大。
4. 操作標的有可能難以放空。
5. 有些標的可能存在流動性問題。
6. 運用槓桿時雖然能放大利潤,但也可能受極端事件影響。
7. 與市場的相關性Beta,可能隨時間變動。
雖然波動性小,但報酬也低,這就導致許多人會在這類策略上使用槓桿來放大獲利,
如果放大一點可能還無所謂,但如果放大數倍,最終可能會栽在其他地方,
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LTCM公司。
使用市場中性策略的失敗例子:LTCM公司
使用市場中性策略(套利交易)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
這是一間成立於1994年的對沖基金公司,成員都是金融界的頂級精英
(有Salomon Brothers前高級主管、前聯邦準備局副主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等等),
它們採用市場中性策略,持有被低估的股票、賣空被高估的股票來賺取中間的價差 (當然不僅是操作股票,還包含各種金融商品)。
這間公司成立初期的績效相當好,
1994年 +19.9%、
1995年 +42.8%,
1996年 +40.8%,
1997年 +17.1%,
因為套利交易賺價差的獲利不高,為了提高利潤他們使用高槓桿,
當時公司的資產價值大約為50億美元,但是卻借了1250億美元,槓桿率為25:1。
高槓桿存著在高風險,雖然有可能大幅獲利但相對可能也可能有大幅損失。
LTCM把借來的錢用來交易衍生性金融商品,像是利率交換、期貨…等等,
這些衍生性商品本身流動性不大,必須承擔很高的交易對手風險。
當時LTCM的投資策略認為,開發中國家的債券和美國政府債券的利率會縮小,
因此槓桿押注在利率縮小的策略,可是1998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仍持續延燒,
許多開發中國家債券沒人要買,因此利率差距反而大幅增加,
犯錯其實本來應該影響不大,但由於使用槓桿的因素,也讓LTCM頓時面臨倒閉風險。
1998年9月美國出手救助LTCM,避免它進一步衝擊金融市場,之後LTCM也面臨被清算。
現今大家在分析LTCM的案例時要從中學到的是,
操作這類市場中性策略時,切記要注意千萬別過度使用槓桿,
因為投資中永遠有未知的風險,槓桿有太大則會放大這些錯誤的影響,
且運用衍生性商品不要低估流動性風險,因為市場很可能真的在某一天完全失去流動性。
可以延伸閱讀:
2.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市場中性策略的優點與風險
使用市場中性策略時,雖然目標是降低波動、獲得較高的超額報酬,
但也要特別注意槓桿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問題。
市場中性策略優點:
- 市場中性策略能夠降低投資組合中的市場波動,透過對空頭、多頭給予的同等權重,讓標的抵禦市場的波動。
- 如果多頭和空頭的表現符合預期,投資人就有可能獲得穩定的報酬。
市場中性策略缺點:
- 這類策略不好找、不好驗證、不好操作(通常需自動化)。許多時候找出來可能利潤還不足以抵銷交易成本。
- 相關資產必須頻繁地交易,也可能需要頻繁調整,代表可能有較高的手續費或稅收等問題。
- 多空的價差賺不多,為了要獲得更高的超額報酬α,往往必須使用一定程度槓桿,但如果出現誤判負報酬的情況,風險也被槓桿放大。
快速重點整理:市場中性策略是什麼?
- 市場中性策略(Market neutral Strategy)是透過同時參與多空市場,減少投資組合的波動性、讓Beta值能接近0、對沖系統風險,賺取超額報酬。
- 系統性風險就是大盤風險,當市場發生恐慌時,無論好公司、壞公司,其實都會一起大跌,這種下跌風險稱為系統性風險,這並不是你挑選好標的就能避開的問題。但市場中性策略可以避開系統性風險問題。
- 市場中性策略時,雖然目標是降低波動、獲得較高的超額報酬,但也要特別注意槓桿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問題。
市場先生心得:人都害怕承擔風險,但其實投資的報酬很大一部分來自承擔風險。
像市場中性策略,雖然不承擔系統性風險,但是用了兩倍的資金,得到一點點些微的利差,這雖然也是一種做法,但我自己個人比較不偏好這種方式。
這類策略通常絕大多數利潤都要拿去付交易成本,等於是在幫券商打工,牽涉多空,也常常面臨無法做空或流動性問題,
且因為絕大多數這類操作的人都會運用槓桿,最後成也槓桿敗也槓桿。對於減少風險,我覺得不是透過多空去完全風險中立是好事,而是使用多個低度相關的投資策略組合,雖然風險無法降到零,但同樣可以讓風險得到控制。
資產配置就是一個例子,雖然極端風險可能還是存在,但已經透過分散部位來大幅減少可能性。適度的承擔風險不一定是壞事,關鍵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更多量化分析相關文章:
2. 因子交易是什麼?
本文提到的投資標的均為教學範例使用,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判斷。
更多投資入門延伸閱讀:
2. 推薦超過40本投資好書
3. 美股開戶》推薦券商比較
4. 股票開戶》推薦的開戶券商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解決投資的煩惱!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編輯:Joy 主編:市場先生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策略分析的很好,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