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型金融商品是什麼?真的保本嗎?有什麼風險?
最後更新:2023-07-11
市場先生常收到讀者詢問:「銀行理專推薦我買 結構型金融商品,說可以保本又固定配息,比定存利率好,結構型產品真的有那麼好嗎?」
通常在銀行存放的資產達到一定程度後,許多人可能會收到銀行詢問投資結構型產品,這類商品通常會有固定收益的現金流,但也可能潛藏有大小不等的風險。
結構型商品是一種通稱,像是一般人比較有聽過的連動債,其實就屬於結構型商品的一種,
其他包括像是PGN、ELN、FCN、DRAN等等一般人比較沒聽過的金融商品,也都屬於結構型金融商品。
本文市場先生介紹結構型金融商品是什麼、結構型金融商品的類型,以及投資時需要注意的風險。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結構型金融商品是什麼?
結構型金融商品(英文:Structured Product)是結合「固定收益商品」跟「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產品,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財務槓桿,來獲得較高的報酬率。
「固定收益商品」包含存款、債券、保險等。
「衍生性金融商品」包含用期貨、選擇權,去操作股票、指數、利率、匯率、商品、信用事件等。
台灣人熟知的連動債(Structured Note)就是結構型金融商品的一種。2008年金融海嘯,雷曼兄弟倒閉後,它所發行的連動債無力償還,導致投資人血本無歸,此次事件後使得連動債惡名昭彰。
結構型金融商品舉例
王大明花了1萬美元買結構債,發行機構把其中的9,000美元買入零息債券,期間不配息,但到期可以領回1萬美元。剩下的1,000美元,發行機構拿去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買入利率的選擇權。
這樣的設計看起來很安全,因為零息債券到期後可以拿回1萬美元,相當於就保本了。用1,000美元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部分,頂多是全部虧掉,但是有機會賺得較高的報酬。
但是投資人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結構型商品都保本。
結構型金融商品保本嗎?
結構型金融商品一般分為「保本型」跟「不保本型」。
保本型結構商品 = 債券 + 風險有限的衍生性商品 (例如選擇權買方)
保本型商品又分為100%保本跟部分保本。100%保本就是只把固定收益商品的利息拿來「買入」衍生性金融商品,部分保本則會犧牲部分本金來「買入」衍生性金融商品。保本型商品期間通常比較長,適合保守型的投資人。
不保本型結構商品 = 債券 + 風險無限的衍生性商品 (例如選擇權賣方)
不保本型商品藉由出售衍生性商品的權利金收入,得到比一般債券更高的投資報酬。不過賣出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較高,可能會侵蝕本金,甚至血本無歸。不保本型商品風險較高。適合追求較高報酬且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人。
常見的結構型金融商品類型
常見的結構型金融商品類型 | ||
結構型商品 | 組成方式 | 是否保本 |
保本型債券 PGN |
固定收益債券 + 買進選擇權 |
保本 |
股權連結型債券 ELN |
固定收益債券 + 賣出選擇權 |
不保本 |
固定配息結構型商品 FCN |
固定收益債券 + 選擇權 + 固定配息 |
不保本 |
每日區間計息結構型商品 DRAN |
固定收益債券 + 選擇權 + 每日區間計息 |
不保本 |
資料整理:Mr. Market 市場先生 |
保本型債券(Principal-Guaranteed Notes, PGN)
PGN是結合「固定收益債券」跟「買進選擇權」而成。商品到期時,本金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保障,再透過連結標的的選擇權,享受連結標的上漲的機會。
股權連結型債券(Equity-Linked Note, ELN)
ELN是結合「零息債券」跟「賣出選擇權」而成,賣出選擇權時可以獲得權利金收入,選擇權連結的標的包含股票、ETF等。這類商品不保本,在極端情況下,有可能會損失100%本金(例如連結標的的股票下市)。
固定配息結構型商品(Fixed Coupon Note, FCN)
FCN是由債券和選擇權包裝而成,商品特色是利用連結股權標的所產生的收益,提供固定的配合(例如每月給息),產品天期通常較短,多為3~12個月,這個商品不保本,但有提供下限保護機制,也就是投資期間若不跌破下限執行價,到期可領回100%本金。
每日區間計息結構型商品(Daily Range Accrual Note, DRAN)
DRAN跟上述的FCN類似,也是由債券和連結股權標的的選擇權來產生高配息,差別在於它是每日區間計息,也就是說每天觀察股價表現是否滿足約定之計息價,滿足後即可計息。
結構型金融商品的風險
由於結構型金融商品的風險比一般債券要大的多,且商品設計較為複雜,一般投資人難以了解,金管會要求投資人在申購結構型金融商品時,需要簽「結構型商品預告書」,上面會載明結構型商品的風險。
以下整理結構型商品的11種風險,資料節錄參考自台中商業銀行結構型商品預告書。
結構型金融商品的風險 | |
1.連結標的風險 | 所連結的標的走勢會影響投資人的收益,可能導致本金損失或是超過當初本金損失之虞。 |
2.交易提前終止風險 | 結構型金融商品一般有約定的期限,如在商品到期前申請提前終止,可能導致無法保本,或最糟情況下領回金額可能為零,或是根本無法進行提前終止。 若投資人申請提前終止,需自行負擔一定程度的違約金。 |
3.利率風險 | 結構型金融商品在存續期間內的市場價格會受到發行幣別的利率影響,當該幣別的利率上升,債券價格可能下降,並有可能低於票面價格而損及原始投資金額。 |
4.流動性風險 | 結構性商品一般不具有充分的市場流動性,在缺乏流動性的狀況下,如果投資人要求中途解約,商品市場價格將可能會與原始投資金額有差異,導致無法回收全額本金。 |
5.信用風險 | 投資人需承擔發行機構的信用風險,如果發行機構倒閉或是違約,投資人有可能血本無歸。 |
6.匯兌風險 | 投資組合商品如果是外幣計價,投資人要承擔台幣跟外幣的匯兌風險。 |
7.國家風險 | 若債務主體所在國家因政治、經濟、法律、金融、社會等變動,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可能造成損失。 |
8.賦稅風險 | 投資人於商品到期日時,可能產生結構型商品所得,商品所得需要被扣所得稅,可能導致無法達到預期收益率。 |
9.法律風險 | 投資組合商品因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足以影響投資人判斷之重要事項,有直接導致本金損失或超過當初本金損失之虞。 |
10.再投資風險 | 投資人在持有期間收到的利息收入、到期時收到的本息、出售時得到的資本收益,用於再投資所能實現的報酬,可能會低於當初購買該投資組合商品的收益率。 |
11.商品條件變更風險 | 發行機構可保留變更商品條件的權利 |
資料來源:台中銀行 |
市場先生提示:這邊幫大家整理最需要留意的風險。
1. 首先是要了解保本或不保本,100%保本一般沒什麼風險,但不保本商品就要了解最壞的情況可能多糟。
2. 上面的風險,不保本的情況下,連結標的風險是最大的,
投資前至少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而不是只看到高利息。
3. 提前終止其實也是很大的風險,而且容易被忽略。
有提前終止風險,對發行者來說,是一種正面我贏,反面你輸的概念。要看清楚條件,很多條件其實對於這些商品發行人過於有利、對投資人不利,投資人不一定真的能享受到高利息。
4. 另外就是流動性風險,
因為結構型商品不是公開市場交易,交易對手通常是銀行,因此大多數結構商品很難提前賣回給銀行,或者提前賣回需要被收取高費用。
這幾項是市場先生認為投資人最該注意的風險。
結構型金融商品課稅規定
針對結構型金融商品的課稅規定,依投資「境內結構型商品」跟「境外結構型商品」,課稅方式有所不同。
- 境內結構型產品:從事境內結構型商品交易,應扣繳所得額之計算方式為,以契約期間產生之收入減除成本及必要費用之所得,採分離課稅。如果是中華民國居住之個人,扣繳稅款為所得額的10%,且該所得不再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若是境外客戶( OBU帳戶)從事境內結構型商品的交易,免扣繳所得稅。
- 境外結構型產品:投資所得/損失依境外投資所得稅賦併計綜合所得稅申報,海外所得是算在基本稅額裡面。個人海外所得如果100萬元以下不用計入基本所得額且免申報。但若海外所得達100萬元以上,就要申報。基本所得額(國內+海外)有670萬的免稅額,稅率為20%。
結論:結構型金融商品可以買嗎?
結構型商品中,100%保本型的結構商品通常問題不大,
保本型的結構商品一般會跟定存類似,但畢竟結構型商品只是個通稱,分支的類型很多,仍需留意是否有什麼潛在風險。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保本型的結構型商品,
一般應該是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熟悉裡面的風險的人,且資產規模足夠,有充分分散投資的人,可以自行去評估。
而對大多數一般人來說,如果不了解商品結構,建議不要購買。
結構型金融商品讓銀行常打著「保本又高配息」的口號,去推給那些喜歡定存或配息的客戶,然而結構型商品通常經過複雜的包裝,普通投資人難以理解,且沒有能力去衡量其風險。
結構型金融商品最大的問題在於:你的交易對手不是別人,而是銀行本身。
但是投資人相對於銀行資訊非常不足,所以這些「不夠安全、高風險」的結構型產品才不在公開市場上流動,
高配息背後往往也意味著需要替銀行或者銀行的大客戶去承擔某些極端風險。
因此,市場先生建議,不懂的商品不要碰,畢竟如果你連選擇權的規則都不知道,那麼更不應該碰結構型商品。
本文僅作教學使用,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需了解任何投資皆有其風險。
延伸閱讀:
專欄作者:牟均俞 主編:市場先生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