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 沒那麼好的投資方式,但心態上能更確實執行,這是好事嗎?

最後更新:2023-10-19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意思是透過假裝或模仿,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會讓自己更加接近你想達到的目標。

這句話是在書上看到一段有趣的概念,

書中提到:把配息當成額外拿到的錢,拿去再投資,心態上會比較輕鬆,投資也更能持久。

股利再投資

但是,股利不就同樣是自己口袋的錢嗎?

股票的股息配發的同時會有除權息,基金配息也同樣會扣除基金淨值,所以領到配息跟賣掉部位其實本質上沒什麼不同,都只是把錢從一個口袋搬到另一個口袋。

像是累積型基金和配息型基金,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累積型稅務上可能稍有優勢,

但實際上我們觀察到,仍是不少人選擇配息型基金,甚至希望穩定配息、月月配息。

就連有些書裡面,都會跟你說這種實際沒比較好,但心態上更好、精神上更輕鬆的思考方法,認為這種選擇是可以接受的。

 

我們都不能否認「心態」對投資成果的影響很大,而且每個人的知識能力及精神條件不同,

因此如果有些事情付出一些代價,但能讓心態更好、最後投資成果更好,也許不一定是壞事?

 

換句話說,

沒那麼好的投資方式,但心態上能更好的執行,這是好事嗎?

在這個例子裡面,Fake it 就是藉由配息,來讓自己得到長期更輕鬆的心態,進而 make it,達成真正耐心長期投資的目標。

這樣做真的好嗎?

 

付出的代價相對投資回報,可能存在不對等關系

對此我有一些心得:

1. 一般人以為的投資成果:

投資成果 = 投資工具方法的報酬率

 

2. 實際上的投資成果:

投資成果 = 投資工具方法的報酬率 – 為了確實執行所付出的代價

如果一個人的知識、精神等因素不足,即便投資好的商品、使用再好的方法,也可能中途無法繼續下去。

而為了繼續下去,它可能需要付出一些原本不必付出的代價,對工具方法上做出適合自己的調整。

要注意,付出代價不見得是一種壞事,而是對個人來說最好的選擇。

如果不想付出這些代價,做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與知識,進而調整心態,讓自己長期能承受市場正常的變化。

 

換句話說,你可以假裝 Fake it,我們希望藉此調整心態,從中得到一些好處,但也不能忘記自己因此付出代價。


3. 最後還有一個想法:

人生成果 = 其他 & 投資成果 – 達成投資成果所需減少的生活品質

投資是人生的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

對於基金經理人這種專業管錢的人來說,投資報酬率也許是衡量他們人生目標價值的重要指標。

但對一般人來說並非如此,投資只是讓生活更好的輔助工具。

有些工具方法,也許可以讓人得到很好的投資成果,但背後也許需要付出某些降低生活品質的代價。

從投資的角度看很好,但從人生的角度看也許並非如此。

 

總結一下

1. 股票與基金配息都是左手換右手,而不是額外的利得,跟賣掉部分標的結果是一樣的。無論心態會更好更壞,事實都是如此。

 

2. 談投資成果時,不是僅有工具和方法,投資心態也是影響工具方法最終能否執行兌現的關鍵。如果不能被兌現,再好的工具方法也沒有意義。

 

3. 考慮到每個人投資心態不同,扣掉對良好心態所付出的代價,才是真正能得到的投資成果

好壞也許不是用工具方法的報酬高低決定,而是能否正確的對自己心態不足有所認識來選擇合適的方法工具,或者增進知識與能力,進而讓心態調整到更好的狀態。

 

4. 僅管投資成果有高與低,但對人生來說,這些選擇都不見得是對與錯,因為每一種選擇都有另一些代價,端看個人選擇

 

市場先生自己的心得體會是,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在你成功之前先假裝,這句話的評價很兩極,

有人認為假的就是假的,沒有就沒有,何必假裝。

有的人認為有些目標,你本來就得先改變心態,才能更容易去達成。

 

就像前面提到的,股票與基金配息本來就是左手換右手,但到底投資人要不要假裝把它當成是額外得到的收入,從而得到更良好的長期投資心態呢?

我認為你如果覺得這對投資有幫助,可以去假裝,但即使心態上得到幫助,也不要忽略自己有付出代價。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我深有感觸並且有從中得到成長,這讓我在過去幾年更容易做出一些對長期更有價值的決定。

我認為這種想法,更大幫助應該是在心態上,例如假裝自己已經是個成功的投資者、企業家,這時,自己會怎麼做決策?心態調整後,自己的確比較容易做出長期有益的決策。

 

我依然不認同把配息當成額外收入這種想法,每次聽到都還是會想要說一下這是錯誤觀念,

對心態有幫助是一回事,但它實際上並沒有讓結果更好,甚至略有傷害。

 

雖然不認同,但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或有些書會這樣想。

我想跳脫投資,從人生的尺度上來看,也許這不是對錯好壞,端看每個人的選擇。

 

想藉由某些改變自己認知的方式得到好處,來確保自己做的更好,只要清楚自己付出代價的前提下,我認為是可以的,

但如果因為得到好處,把錯誤認知當成正確,忽略它原本存在的問題,那就不是好事了。

 

Mr.Market 市場先生

原文撰寫於 市場先生 FB社團

 

額外提供幾篇文章,希望對你的投資理財或是個人成長有幫助。

1. 高風險等於高報酬?風險報酬背後的真實意義

2. 投資中,不需要與他人比較 更重要的是關注自身的成長

3. 勝與不勝在於彼 (報酬無法預測) 但 敗與不敗在於己 (風險可控制)

4. 「你喜歡報酬穩定的投資嗎?」一個漁村的小故事

5. 比起聰明才智,「累積」才是改變生活的關鍵 – 2個小故事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